Saturday, August 27, 2022

Matrix | 大手笔购地,勾勒下一个10年重点项目

Matrix(5236,主板产业股)于8月24日宣布,通过子公司N9 Matrix Development Sdn Bhd ("N9 Matrix") 和森美兰州机构 (NS Corp) 签署土地买卖协议,以4亿6000万令吉向森州机构收购位于大马宏愿谷2.0 (Malaysia Vision Valley, MVV 2.0) 、面积达1382英亩的永久地契农业地皮,成为国内5年来最大手笔规模的土地买卖交易。

Matrix相信此次收购将有效提升公司的地库储备,并能进一步在森州加强基础以维持永续发展。一旦获得股东批准并完成收购,Matrix的产业项目总开发价值将从现有157亿令吉提高至277亿令吉,而地库储备也从2235英亩扩展至3600英亩。董事局主席拿督哈斯拉对此表示,很高兴能与州政府紧密合作,同时也为公司提供绝佳机会来推动森美兰未来社会经济增长作出贡献。他表示,尽管对公司而言,收购土地和构建房产是一笔重大的财务支出,但凭借公司在乡镇发展方面拥有非常丰富经验,因此有信心能展开一系列房产项目,而这也是公司的增长催化剂之一。

为此Matrix也在同日通过另一间子公司MCHB Development Sdn Bhd ("MCHBD") 与NS Corp签下联营协议,以合作方式开发N9 Matrix买下的宏愿谷地段。根据联营协议,N9 Matrix将成为特别用途公司 (SPV) ,负责承担合资企业的发展活动。MCHBD和NS Corp将分别持有85%和15%股权,计划于10年之内在相关地段推出发展总值高达70亿令吉的城镇项目,预料可为公司和股东创造更多利益。

根据早前森美兰中华总商会资料,宏愿谷发展面积为153,411公顷,总开发价值高达640亿令吉,是森州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同时也是大马第6个经济走廊计划,预计在30年内能吸引2940亿令吉投资并提供60万个就业机会。宏愿谷涵盖芙蓉、汝来和波德申三县,因地理优越处于策略性位置以及完善的交通系统,能够通过南北大道衔接首都,作为大吉隆坡地区 (Greater KL) 的延伸计划。至于NS Corp是获得森州政府授权以进行宏愿谷2.0项目的规划及管理工作,因此NS Corp先向Sime Darby(4197,主板消费股)旗下子公司Kumpulan Sime Darby Berhad ("KSDB") 以同样的4亿6000万令吉价格收购这块地皮,再脱售给N9 Matrix以共同发展有关土地。

宏愿谷未来发展潜能无限,Matrix管理层自然看在眼里,因此早在今年4月底就和NS Corp签署为期一年的谅解备忘录来探讨合作发展大马宏愿谷的计划。只是没想到Matrix动作好快,不到半年就已经完成正式签约。更让我吃惊的是Matrix以非常便宜的价格来收购地皮,每平方英尺只有RM7.64,可以说公司做了一单非常超值的土地交易!目前Matrix的旗帜房产项目是坐落于芙蓉的Bandar Sri Sendayan (BSS),占地5233英亩,总开发价值估计为120亿令吉。随着公司从2006年开始就重点发展BSS项目,过去十多年来不断推动公司业绩增长,为今天企业规模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基于未来长期规划,这些年来管理层也在积极扩增地库,毕竟BSS的剩余地皮预计再多10-15年就将用尽。虽然过去几年公司也开始进军国外,开拓澳洲和印尼市场并取得不错反应,然而Matrix的大本营毕竟还是在马来西亚尤其是森州,寻找优越地理位置并打造下一个10年的房产项目成为管理层的首要任务。如今随着完成收购地皮,无疑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将更加备受看好。

Tuesday, August 23, 2022

季报分析 | Elsoft 2Q22业绩探讨

Elsoft在2022财政年次季表现有所成长,营收按年上升69.3%至907万令吉,主要得益于智能设备和汽车相关半导体需求攀升。随着销售走强,净利也按年飙涨1.6倍至510万令吉,赚幅到达56.3%!不过仔细查看Elsoft的损益表,就可以发现由资产收租、外汇收益、股息等组成的其他收入就占税前盈利的三分之一,另外联营公司的盈利也贡献了77万令吉,扣除前述其核心业务的税前赚幅实际上是32.7%。虽然Elsoft的获利能力高于市场水平,但是受制于产量不高以及规模较小,Elsoft的估值上升空间就远不如其他竞争对手了。

管理层在展望未来时表示,下半年的自动化测试设备 (Automatic Test Equipment, ATE) 需求预计会减少,因为其大顾客受到供应链纷扰而延后资本支出,进而影响到对Elsoft的订单量。看到这里恐怕Elsoft的投资者都心凉了半截,因为Elsoft的最大客户在去年就贡献了46%的营业额。看回去2020年财报,Elsoft业绩暴跌主要是因为这组大客户仅仅贡献779万令吉营收或43%,造成全年销售只取得1813万令吉成为近年来最差表现!根据早前投行分析员报告,Elsoft已经涉足医药领域并预计在今年推出第二代腹膜透析嵌入式控制器,一旦获得医药准证并开始商业化推出市场,可在今年杪开始带来贡献。经历过2020年的惨痛教训后,管理层终于意识到必须开拓新市场来降低过于依赖单一客户的风险。

另外,Elsoft早在今年3月宣布以3800万令吉脱售槟城峇六拜工厂兼办公室,脱售所得将作为扩展业务及生产设施、营运资本以及特别股息用途。截止6月底为止,企业的现金储备高达6901万令吉,或等于总资产之57.7%,虽然资金充裕然而企业成长却似乎停滞不前,管理层需要好好善用手上资金来作长远发展。

早前美国正式通过《晶片法案》,被分析员认为此举料可带动大马半导体封装测试和外包装配和测试 (Outsourced Semiconductor Assembly and Test, OSAT) 未来需求增长,因为大马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全球市占率就高达13%,因此上述法案不仅不会冲击大马科技领域,反而还会惠及本地从事半导体封装测试、以及外包装配和测试的公司。在晶片生产过程中,当半导体材料(硅)被加工成晶圆后,通过测试的晶圆要成为单独的晶片,就需要进行封装;测试则是对晶圆和成品的良率进行检测,因此测试和封装是半导体生产的最后关键一步,而用来检测晶片的过程当中,则有赖于全程自动化的ATE来完成半导体测试,这也解释了为什么Elsoft的获利能力如此之高的最主要原因,因为开发市场上最先进的检测系统需要投入大笔资金和时间去研发最新的科技。

随着科技领域前景持续强劲,电动车、人工智能、5G网络等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是推动数码经济的关键动力,因此无论在晶片需求或者自动化测试设备方面仍然拥有强劲的中长期潜能。Elsoft如何把握机会突围而出,有赖于其管理层的眼光和远见了。

Thursday, August 11, 2022

台海危机背后是错综复杂的晶片角力

早前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针对台海议题时说,中国若武力犯台,将使世界秩序崩坏,造成美中台三输的局面。他认为,没有人能以武力控制台积电,并强调一旦发生战争将使台积电陷入无法营运的状态,主要是因为台积电晶圆厂的供应链相当精细且复杂,必须与外在世界连接才能营运,晶圆代工所需的材料、化学品和生产设备,更是分别从欧、日、美等地取得。台积电作为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占市场率高达54%,并贡献台湾去年出口额的34.8%,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眼见中国晶片制造技术进步神速,不甘丢失半导体主导权的美国因此急于邀请台湾、日本和韩国共同组成《晶片四方联盟》,希望借此制定半导体产业相关规范并遏制中国技术发展。论晶圆制造能力,台湾最强,韩国次之;至于集成电路 (integrated circuit, IC) 设计是美国一枝独秀,记忆体则是韩国遥遥领先。日本虽然在半导体制造已经落后,但在设备和材料还是很领先,拥有相当产业影响力。从政治外交来看,日本和美国关系最为稳固,其次是仰赖美国提供安全承诺的台湾,而韩国较为摇摆不定,因为去年韩国半导体出口总额的1280亿美元,当中对中国和香港的出口份额就高达60%,韩国自然不想轻易放弃中国市场。然而,在大国博弈、国家安全和供应链稳定多方面的考量之下,韩国总统尹锡悦还是向美国表明释出参与《晶片四方联盟》预备磋商的意愿,并将根据磋商结果来决定是否正式加入。磋商会议将于8月底或9月初举行,就《晶片四方联盟》的具体议题等细节进行协调。

另一边厢,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力推的《晶片法案》罕见达成两党共识,并于2022年8月9日在白宫正式签署生效,成为拜登在来临的中期选举之前交出非常重要的政绩。该法案将为美国半导体生产注入520亿美元的政府补贴,并为投资晶圆厂提供约240亿美元的税收减免,以及在未来10年注入约2000亿美元以加强科学研究,改造国内在尖端创新方面的领导地位,并重建本土的工业基础。

该法案除了旨在扶持美国半导体行业自给自足,扩展国内就业机会,最重要的是围堵中国半导体行业,因为该法案最受人瞩目的条款之一是:禁止获得联邦资金的企业在中国或不友善国家大幅增产先进制程晶片,期限为10年。违反禁令或未能修正违规状况的企业,可能需要全额退还联邦补助资金。换言之,拿了美国政府补贴的钱,就不能在中国投资建厂了。这无疑让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企业陷入两难处境,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在《晶片法案》还没签署生效之前,美国商务部早就已经发出信函通知所有美国设备制造商不要向中国供应用于14纳米或以下晶片制造的设备。

留给美国急起直追的时间实在也不多了,因为中国最大晶片制造商中芯国际在7月底刚刚实现一个重大技术突破,成功制造7纳米晶片让外界大为震惊,尤其是美国在2020年底就禁止国内企业未经许可向中芯国际出售可用于制造10纳米及更先进晶片的设备。但是现在被美国制裁的中芯国际却正在交付使用7纳米技术制造的比特币挖矿晶片,远比该公司成熟的14纳米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直接提升两代,让人不禁怀疑美国对出口管制机制的有效性,以及美国是否真能挫败中国打造国产世界级晶片产业心生疑问。不过,也有专家分析,中芯国际研发的7纳米晶片成本过高,竞争力明显不如国际其他代工大厂,对现有市况和产业影响甚为有限,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研发技术进步神速的确是事实。

台积电前发言人孙又文直言,该法案的补贴可能难以起到预期成果,因为520亿美元对比台积电一年内花费的资本支出实在没有很多。此外,《晶片法案》最被诟病的是补贴一向不是美国的做法。过往美国对中国的补贴政策和国家主导一直采取严厉批判,如今反而学起中国了,实在是一大讽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上月底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晶片法案》包含一些限制美中正常科技合作的条款,中方对此坚决反对。美国不应为美中正常的科研人文交流合作设置障碍,美中科研合作有利于双方共同利益和推动技术进步,搞限制脱钩只会损人害己。然而半个月过去,中国就因为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中国强烈反对和执意到访台湾会见总统蔡英文,愤怒宣布取消或暂停美中两国多项合作和会谈,双方关系急速恶化跌至近年来最低谷。

中国因佩洛西访台反应激烈而展开军事演习,国内方面也同步进行在晶片行业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风暴。过去一个月多来,已有多名行业高层主管被当局彻底调查,因为政府对半导体技术在过去10年已经花费了上千亿美元的庞大投资,却没能像以往一样以举国之力扶持某些重大科研项目取得攻关突破。中国一再要求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进步,掌握先进半导体技术被视为其中最优先事项来解决被美国和西方国家“卡脖子”问题。然而即使投入大笔资金和大量扶持政策,北京每年1550亿美元的半导体需求仍依赖进口,反腐风暴体现的是北京高层对国内半导体领域迟迟无法取得关键突破而感到焦急和不满。随着美国政府逐渐收紧对中国晶片制造设备的出口限制、推出《晶片法案》、拉拢台日韩组成《晶片四方联盟》,中国的挫败感和愤怒也因此越来越强烈。

或许中国学者陈文玲在5月30日的一场论坛上语出惊人正是反映出中国最真实的想法。她说,一旦中国遭遇俄罗斯式的西方制裁,北京一定要收复台湾,特别是在进行产业链、供应链重组方面,一定要把台积电这本来属于中国的企业抢到手中。虽然这话一出立即引起外界嘲笑和抨击,不过当今天中国出动解放军在台海周边军演、台海紧张局势加剧的情况之下,陈文玲的说法比起以往任何时刻竟然很有可能会实现。

当今晶片行业已经不再局限在产业上的竞争,也成为地缘政治竞争的一环。当科研行业和地缘政治纠葛在一起,将迫使国家和企业面临在美中之间选边站的难题。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就曾预言台积电迟早会成为地缘政治的兵家必争之地,如今随着佩洛西访台而激化两岸局势,台湾陷入美中处于军事冲突爆发边缘而酝酿出台海危机。而晶片作为台湾的核心产业,台积电更是被推上风口浪尖,成为两国机关算尽、急于夺取的关键对象。

台积电毕竟还是留有一手,虽然挺住美国压力同意赴美设厂,但还是把最先进的技术留在台湾,以免削弱台积电在全球晶片供应链的优势地位。只要中国本土晶片技术一日还没超越台积电,中国也不至于轻举妄动进攻台湾,毕竟台积电在中国也有设厂来供应成熟工艺晶片,两岸经济相互依赖性高有助于稳定区域安全,假设中国攻台也不得不把中国在晶片供应链方面的损失成本考量在内。然而,如果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和围堵中国而把台积电移至美国,恐怕将牺牲掉台积电对台湾安全起到的保护作用。更重要的是,就如刘德音所言,一旦发生战争,美中台都是输家,没有人会是赢家。

如何稳定两岸周边局势以及确保晶片供应链安全,将是极度考验美中台政府官员的高度智慧和远见,尤其现在他们都有各自碰到的难题和瓶颈。我看到大马不少协会和组织纷纷发言谴责佩洛西执意访台,违背一个中国共识,是造成台海局势危机的罪魁祸首。我只能说,他们的眼光实在太肤浅了。对于所谓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辞,我更宁愿相信政治上只有共同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敌人。

Tuesday, August 2, 2022

季报分析 | LCTitan 2Q22业绩探讨

LCTitan相隔两年后再次业绩暴雷,虽然单季营收写下历史新高至28亿1687万令吉,但是却净亏1亿4592万令吉。管理层对此发文告表示,第二季之所以亏损是因为原料成本大涨以及其他外围因素。当中,因俄乌战争爆发推高石油价格,造成与原油价格高度相关的石脑油原料成本按年增长64%,压缩了烯烃与衍生产品 (Olefin and Derivative products) 赚幅并导致部分库存价值减记5718万令吉。至于聚烯烃产品 (Polyolefin products) 业务方面,由于塑料制造行业的劳动力短缺降低了对石化产品的需求。同时,中国抗疫封锁的冲击也削弱了中国的经济活动,干扰本区域的石化产品供需平衡,公司就为此拨备了3929万令吉的库存减值。此外,乙烷成本的上升也造成美国联营公司的盈利贡献大幅度下跌,从首季的6814万令吉减少至109万令吉。种种不利因素都是造成LCTitan次季表现不济的原因,考虑到石化需求放缓以及原料价格高涨,公司在次季的工厂使用率降至81%以确保营运持续保持优化。

按照目前市场动态来看,LCTitan在第三季很有可能还是会交出难堪的财报。虽然石脑油价格已经开始往下掉,然而聚烯烃产品的的价格下跌幅度却更快。原本因新冠疫情已经造成供应链混乱并推高了产品价格和运输成本,而进入2022年连续发生俄乌冲突、美国加息以及中国封城,更是进一步造成能源和粮食成本飙升,把全球推向通货膨胀压力。如今很多行业都因为产品与服务实在太贵和物价飞涨而放缓了市场需求,造成制造商都面对产量过剩以及供大于求的情况。就连LCTitan都不例外,截至六月杪库存居然高达21亿106万令吉,几乎足以应付三个月的订单!随着竞争对手可能打起削价战来清除过多库存,LCTitan不可避免会在下半年遭遇更严峻挑战。

值得庆幸的是,LCTitan的资产负债表依旧稳健。零贷款和现金储备高达32亿令吉足以确保公司有强大财务基础可以度过不利局势。即使扣除掉印尼新乙烯 (LINE) 工厂项目所需的资本开销,公司的现金余额依然有9亿令吉。不过以目前表现来看,LCTitan不大可能会再复制上一财政年豪爽派发每股23仙的总股息,毕竟今年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就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都已经第三度下调全球经济展望来反映濒临全面衰退的机率越来越高。

上一回LCTitan仅用了三个季度就成功摆脱低谷,并在2021财政年首季写下盈利新高纪录,这一次管理层能够再创奇迹带领公司业绩起死回生吗?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Saturday, July 30, 2022

2022年7月投资小结 | 果真七翻身

美联储一如市场预期在7月27日宣布加息75基点并且释出减缓调息步伐,带动美股全面高涨,也刺激亚太股市跟着走高,马股连续两天强势回弹,最终以1492.23点挂收。8月份是企业财报季,估计不少企业将交出优于预期的季报,富时综指冲破1500点大关应不成问题。7月股市走势相当跌宕起伏,美国公布6月通膨率年增9.1%再创40年新高,引发经济衰退信号,投资者担忧美联储可能激进加大升息力度,推动美元不断走强导致令吉持续贬值,马股甚至在7月14日跌至1408.83点底部。所幸美国企业交出出色财报,加上扫除美国加息的不确定性,外资于月底重返马股怀抱,使得富时综指逐步回稳,最终全月升高48.01点或3.32%,成功摆脱五穷六绝魔咒,打了一场漂亮的七月翻身仗。个人组合今年表现亏损扩张至-8.37%,未变现累积亏损也提高至-26.29%

以下为持有股项的最新业绩:
Gadang - FY22末季净亏413万令吉,不过全年净赚4155万令吉优于上一年增长2.8倍,因此建议派息0.7仙
Luxchem - FY22次季净赚1833万令吉,按年增长10.6%,按季增长13.9%;派息1仙
LCTitan - FY22次季净亏1亿4592万令吉,导致首半年转亏4193万令吉;没派息
Homeriz - FY22第三季净赚1122万令吉再写新高,按年增长32.7%,按季增长8.5%;派息1仙

股息方面,这个月收到了RM1,575,待领股息减少至RM552.25。

交易方面,月初趁着股市低迷以RM0.56价格增持Elsoft,以及在RM0.54部位买进新股PCCS。

大马在7月中重开国会并陆陆续续提呈了不少法案,当中最引人瞩目的肯定是反跳槽法修宪案。有关方案已经在下议院获得超过2/3国会议员支持顺利通过,成功写下大马历史新篇章,有助于巩固大马政局稳定,迈向更成熟民主制度的发展和演化。随着首相拿督斯里伊斯迈已经宣布不会和希盟延长政治稳定及转型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在今年7月31日之前不会解散国会的协议已经兑现,加上社团注册局已经批准巫统修章展延党选的申请,而国盟不断施压首相来争取副首相一职恐怕弄巧反拙,估计公布全国大选的日期也不会太遥远了。但是现在对人民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是入不敷出,物价持续攀升更是导致民间苦不堪言。大马6月消费者指数年增3.4%,食品通膨率上6.1%更是推动通膨走高的主因。然而首相却洋洋自得地表示大马通膨率依然是东南亚最低的国家,因为经过政府努力推行各项计划包括提供高达770亿令吉的津贴机制,成功确保物价稳定和控制通膨。然而,假设大马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估计在1.44兆令吉左右,上述的津贴开销就占GDP的5.3%,接近于我国财政赤字。大马政府依赖的石油收入和大马石油股息大部分都用来支付补贴开销,而财长东姑扎夫鲁也披露,截至今年6月杪,大马联邦政府的债务高达1兆450万令吉或GDP的63.8%。面对如此庞大的债务规模,政府又是否还有充裕预算和举债空间来发展经济、教育、医疗、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其他领域呢?种种疑问,或许会在财长于10月28日提呈的2023年财政预算案获得揭晓,然而或许让人怀疑的是,这一次的财政预算案更像是执政者在举行全国大选前向人民大派糖果来换取选民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