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8, 2025

美中稀土之战

上个月底美国总统特朗普兑现承诺,千里迢迢从美国大老远飞来马来西亚,当然不是为了特地来和我国首相拿督安华一起跳舞。除了见证泰国和柬埔寨和平协议以及签署互惠马美贸易协定之外,最大目的就是美国和大马签署了关键矿物谅解备忘录,合作实现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多元化。众所周知,今年初在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之下,众多国家被迫签订城下之盟,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唯独中国态度强硬毫不让步,与美国对抗到底。就在特朗普和中国主席习近平于韩国会晤前夕,中国突然宣布收紧稀土出口管制,引起特朗普非常愤怒,立即宣布对中国产品额外加征100%关税。

美国反应激烈,原因是全球高度依赖中国进行稀土元素的开采和提炼。如今中国已是全球稀土供应链的核心枢纽,掌握着从原料提炼到高端磁材生产的关键环节。目前,中国掌控了全球约70%的稀土开采和90%的冶炼加工,这些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国防设备、电脑晶片和汽车等领域。一旦供应链受到干扰,可能引发全球范围的连锁反应。然而,中国的管制过度,反而推高美国寻找替代资源和加强供应链的紧迫性。

10月20日,美国和澳洲就稀土扩产达成协议。根据协议条款,两国打算在未来六个月内在关键矿产项目上投资总计10亿美元,预计将催生价值约85亿美元的项目。国防部还同意在澳洲投资建设一个新的精炼厂,预计每年可提炼100吨重要矿物镓。这项协议也表明在中国打出稀土牌之后,美国寻求加强稀土和其他矿物的供应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紧接着,除了上述提及的美国和马来西亚签下关键矿物谅解备忘录,还意外的与泰国和柬埔寨签下类似的协议。相关关键矿产备忘录不仅涵盖稀土出口,还包括与稀土的提取、分离和回收相关的技术、设备和工艺的合作。一方面,联合政府早在2023年就禁止稀土原料出口,以免这类战略资源遭到无限制开采及出口而损害我国利益。另一方面,投资、贸易及工业部长东姑扎夫鲁却表示,尽管与美国签署了矿产协议,但我国仍维持稀土原料禁止出口的政策以保护国内资源。政府自我矛盾的说法难怪引起反对党抨击和批评。

除了与马泰柬三国达成协议,美日两国将在太平洋一座小岛的周边海域合作开采稀土,共同发展稀土供应链。虽然日本并不生产稀土,但是近年来日本提升了探测海底的技术,发现太平洋海底存在大量含稀土的底层,其储量相当于陆地的800倍。另外,日本在稀土回收技术、部分高附加价值特定稀土金属生产技术上占优势,具备成为美国在关键技术和供应链安全的合作伙伴。

除此之外,特朗普近日还会见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五个中亚国家领导人,并与他们签署了关键矿产合作协议。由于中亚拥有丰富的稀土金属储量,这些金属对于从制造智能手机到空军喷气式飞机等各种产品的制造至关重要。今年迄今美国很积极寻求在世界其他地区达成稀土交易,体现出自出任总统以来特朗普强调美国必须获取更多稀土资源的重要性。

随着习特会在韩国落幕,中国同意暂缓稀土出口禁令,美国则降低贸易关税作为回应,为期一年,这意味着两大经济体贸易战得以暂时停火,缓和了长期紧绷的经贸冲突。然而,新的另一战线或许已经开始。美国正在加紧打造稀土联盟来抗衡中国的绝对主导地位,和澳洲、日本、东盟等在稀土领域的协议,标志着朝正确方向迈出充满希望的一步。

好消息是,位于南卡罗来纳州新建的稀土矿物加工中心成功生产美国制造的稀土磁铁 - 一个几乎是所有现代产品的关键组成部分。不好的消息是,短期之内,美国和其他国家仍然极度需要进口中国的稀土供应。特朗普与前任总统如拜登和奥巴马不同的是,他展现更强的行动力和魄力,决心把制造业和稀土供应链带回美国本土,但是其激进作风和交易主义,也把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推向恶化。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特朗普、拜登和奥巴马面对的都是同一位中国领导人,一位更有自信和不易妥协的习近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