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晶片.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晶片. Show all posts

Monday, March 10, 2025

大马和安谋合作,推动半导体前端工业发展

上周,大马政府宣布与日本软银旗下半导体巨头 - 英国安谋控股合作,携手在本地打造人工智能 (AI) 与半导体晶片知识版权 (IP) 设计生态系统,目标是在未来5到7年内打造本地创造的晶片。我国政府将在未来10年投资2亿5000万美元,获取为期10年的晶片设计相关IP,协助我国从晶片测试和组装领域,一跃成为更高档次和价值的半导体设计与生产国。政府计划利用这笔投资来推动国内半导体前端(设计与生产)发展,并创建多达10家本地公司来实现大马制造的晶片。

据悉,安谋已在吉隆坡设立东南亚首个办事处,扩展其在东盟、澳洲和纽西兰的市场布局。这一举动不仅展现国际企业对大马的信心,也进一步巩固大马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地位。此外通过此次合作,安谋将为一万名集成电路 (IC) 设计工程师建立全面培训计划,从而为半导体行业供应强大的人才储备。

经济部长拉菲兹表示,政府将采用安谋的皇冠级晶片架构 - Arm计算子系统 (CSS) 。CSS是安谋去年秒推出的全新系统,被誉为迄今为止速度最快的计算平台,旨在通过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晶片制造商快速构建基于Arm架构的解决方案,并加速市场推出进程。另外,政府还注册了Arm Flexible Access,允许多家公司使用安谋的各种IP、支援、工具和设计与实验训练库。分析指出,这项模式已在韩国取得证实成功,而且获得了丰厚的预期回酬。

部长补充,获得CSS的本地业者无需支付安谋许可费,政府将承担费用作为对本地人才培养的支持。如此安排可以减缓本地业者的成本压力,能以更专注在晶片设计和技术创新。

这项与安谋签署的协议,成为续去年政府推动在雪州蒲种设立大马半导体加速器与IC设计园区之后的重要里程碑。占地6万平方尺、号称东南亚最大的这座科技中心目前获得6家核心企业和7家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入驻,其中就包括安谋、群联大马(由潘建成回留大马建立)、SkyeChip(由邝瑞强创办)、深圳半导体协会和兰芯创投(槟城首个半导体创业科技基金)等等。据悉,雪州IC设计园区启用仅7个月就已租赁满额,因此雪州政府正筹备在赛城增设第二座设计园区,巩固我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占据领导地位。

投资、贸易和工业部部长东姑扎夫鲁于去年中曾解释过政府在国家半导体战略的重点:由于发展晶圆代工成本过高,建设一座现代化晶圆厂的成本可能高达100亿至200亿美元,无论对本地企业还是政府来说在财务方面都是难以承担的。因此政府优先推动位于价值链上游的晶片设计产业,争取在半导体产业链中创造更大价值。根据资料,IC设计及嵌入软体相关领域,在半导体产业链中占了50%的比重,前端制造领域则占24%,而目前大马在半导体的强项处于后端领域,却只占总体6%的价值。如今安谋正式入驻大马,该协议有望成为改变国内半导体供应链的游戏规则。

长远来看,通过这次首个国家级别的合作关系将确保我国在未来10年内获得半导体设计许可证和技术,进而推动本地晶片行业往更高价值链发展。我国在半导体的优势是后端的封装与测试,随着这次展开和安谋的合作,标志着我国半导体产业正发生结构性转变,从后端操作转向前端晶片设计,有望提升大马在全球半导体领域的市占率,并在2030年实现2700亿美元的半导体出口目标。

Thursday, August 11, 2022

台海危机背后是错综复杂的晶片角力

早前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针对台海议题时说,中国若武力犯台,将使世界秩序崩坏,造成美中台三输的局面。他认为,没有人能以武力控制台积电,并强调一旦发生战争将使台积电陷入无法营运的状态,主要是因为台积电晶圆厂的供应链相当精细且复杂,必须与外在世界连接才能营运,晶圆代工所需的材料、化学品和生产设备,更是分别从欧、日、美等地取得。台积电作为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占市场率高达54%,并贡献台湾去年出口额的34.8%,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眼见中国晶片制造技术进步神速,不甘丢失半导体主导权的美国因此急于邀请台湾、日本和韩国共同组成《晶片四方联盟》,希望借此制定半导体产业相关规范并遏制中国技术发展。论晶圆制造能力,台湾最强,韩国次之;至于集成电路 (integrated circuit, IC) 设计是美国一枝独秀,记忆体则是韩国遥遥领先。日本虽然在半导体制造已经落后,但在设备和材料还是很领先,拥有相当产业影响力。从政治外交来看,日本和美国关系最为稳固,其次是仰赖美国提供安全承诺的台湾,而韩国较为摇摆不定,因为去年韩国半导体出口总额的1280亿美元,当中对中国和香港的出口份额就高达60%,韩国自然不想轻易放弃中国市场。然而,在大国博弈、国家安全和供应链稳定多方面的考量之下,韩国总统尹锡悦还是向美国表明释出参与《晶片四方联盟》预备磋商的意愿,并将根据磋商结果来决定是否正式加入。磋商会议将于8月底或9月初举行,就《晶片四方联盟》的具体议题等细节进行协调。

另一边厢,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力推的《晶片法案》罕见达成两党共识,并于2022年8月9日在白宫正式签署生效,成为拜登在来临的中期选举之前交出非常重要的政绩。该法案将为美国半导体生产注入520亿美元的政府补贴,并为投资晶圆厂提供约240亿美元的税收减免,以及在未来10年注入约2000亿美元以加强科学研究,改造国内在尖端创新方面的领导地位,并重建本土的工业基础。

该法案除了旨在扶持美国半导体行业自给自足,扩展国内就业机会,最重要的是围堵中国半导体行业,因为该法案最受人瞩目的条款之一是:禁止获得联邦资金的企业在中国或不友善国家大幅增产先进制程晶片,期限为10年。违反禁令或未能修正违规状况的企业,可能需要全额退还联邦补助资金。换言之,拿了美国政府补贴的钱,就不能在中国投资建厂了。这无疑让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企业陷入两难处境,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在《晶片法案》还没签署生效之前,美国商务部早就已经发出信函通知所有美国设备制造商不要向中国供应用于14纳米或以下晶片制造的设备。

留给美国急起直追的时间实在也不多了,因为中国最大晶片制造商中芯国际在7月底刚刚实现一个重大技术突破,成功制造7纳米晶片让外界大为震惊,尤其是美国在2020年底就禁止国内企业未经许可向中芯国际出售可用于制造10纳米及更先进晶片的设备。但是现在被美国制裁的中芯国际却正在交付使用7纳米技术制造的比特币挖矿晶片,远比该公司成熟的14纳米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直接提升两代,让人不禁怀疑美国对出口管制机制的有效性,以及美国是否真能挫败中国打造国产世界级晶片产业心生疑问。不过,也有专家分析,中芯国际研发的7纳米晶片成本过高,竞争力明显不如国际其他代工大厂,对现有市况和产业影响甚为有限,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研发技术进步神速的确是事实。

台积电前发言人孙又文直言,该法案的补贴可能难以起到预期成果,因为520亿美元对比台积电一年内花费的资本支出实在没有很多。此外,《晶片法案》最被诟病的是补贴一向不是美国的做法。过往美国对中国的补贴政策和国家主导一直采取严厉批判,如今反而学起中国了,实在是一大讽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上月底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晶片法案》包含一些限制美中正常科技合作的条款,中方对此坚决反对。美国不应为美中正常的科研人文交流合作设置障碍,美中科研合作有利于双方共同利益和推动技术进步,搞限制脱钩只会损人害己。然而半个月过去,中国就因为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中国强烈反对和执意到访台湾会见总统蔡英文,愤怒宣布取消或暂停美中两国多项合作和会谈,双方关系急速恶化跌至近年来最低谷。

中国因佩洛西访台反应激烈而展开军事演习,国内方面也同步进行在晶片行业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风暴。过去一个月多来,已有多名行业高层主管被当局彻底调查,因为政府对半导体技术在过去10年已经花费了上千亿美元的庞大投资,却没能像以往一样以举国之力扶持某些重大科研项目取得攻关突破。中国一再要求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进步,掌握先进半导体技术被视为其中最优先事项来解决被美国和西方国家“卡脖子”问题。然而即使投入大笔资金和大量扶持政策,北京每年1550亿美元的半导体需求仍依赖进口,反腐风暴体现的是北京高层对国内半导体领域迟迟无法取得关键突破而感到焦急和不满。随着美国政府逐渐收紧对中国晶片制造设备的出口限制、推出《晶片法案》、拉拢台日韩组成《晶片四方联盟》,中国的挫败感和愤怒也因此越来越强烈。

或许中国学者陈文玲在5月30日的一场论坛上语出惊人正是反映出中国最真实的想法。她说,一旦中国遭遇俄罗斯式的西方制裁,北京一定要收复台湾,特别是在进行产业链、供应链重组方面,一定要把台积电这本来属于中国的企业抢到手中。虽然这话一出立即引起外界嘲笑和抨击,不过当今天中国出动解放军在台海周边军演、台海紧张局势加剧的情况之下,陈文玲的说法比起以往任何时刻竟然很有可能会实现。

当今晶片行业已经不再局限在产业上的竞争,也成为地缘政治竞争的一环。当科研行业和地缘政治纠葛在一起,将迫使国家和企业面临在美中之间选边站的难题。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就曾预言台积电迟早会成为地缘政治的兵家必争之地,如今随着佩洛西访台而激化两岸局势,台湾陷入美中处于军事冲突爆发边缘而酝酿出台海危机。而晶片作为台湾的核心产业,台积电更是被推上风口浪尖,成为两国机关算尽、急于夺取的关键对象。

台积电毕竟还是留有一手,虽然挺住美国压力同意赴美设厂,但还是把最先进的技术留在台湾,以免削弱台积电在全球晶片供应链的优势地位。只要中国本土晶片技术一日还没超越台积电,中国也不至于轻举妄动进攻台湾,毕竟台积电在中国也有设厂来供应成熟工艺晶片,两岸经济相互依赖性高有助于稳定区域安全,假设中国攻台也不得不把中国在晶片供应链方面的损失成本考量在内。然而,如果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和围堵中国而把台积电移至美国,恐怕将牺牲掉台积电对台湾安全起到的保护作用。更重要的是,就如刘德音所言,一旦发生战争,美中台都是输家,没有人会是赢家。

如何稳定两岸周边局势以及确保晶片供应链安全,将是极度考验美中台政府官员的高度智慧和远见,尤其现在他们都有各自碰到的难题和瓶颈。我看到大马不少协会和组织纷纷发言谴责佩洛西执意访台,违背一个中国共识,是造成台海局势危机的罪魁祸首。我只能说,他们的眼光实在太肤浅了。对于所谓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辞,我更宁愿相信政治上只有共同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敌人。

Saturday, October 17, 2020

浅谈SilTerra的竞购战

目前全球半导体业界对圆晶产能供不应求,科技订单应接不暇,主因是美国进一步制裁中国华为和中芯国际、新冠疫情意外带动消费者的电子产品支出,以及半导体销售强稳,导致圆晶厂成为各国企业关注的战略物资之一。较早前国库控股就标售独资子公司SilTerra的活动已经在7月31日截止,共有4家公司参与竞标,包括两家外资台湾富士康和德国X-FAB,以及本地上市公司DNeX(4456,主板科技组)和GPacket(0082,主板电讯媒体组)。据悉富士康是提出大约1亿2500万美元(约5亿1600万令吉)的价格领跑其它竞标者。

按照正常评估,早就想脱售亏损多年的国库控股理应接受出价最高的富士康,尤其对方还是全球最大代工集团。但是马来西亚当权者的思维不能以一贯逻辑来推断,尤其SilTerra被视为是国家重要资产之一,怎么能够轻易出售给外国企业呢?有舆论主张,国库控股身为马来西亚主权财富基金,必须持有分配和增加土著股权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于1995年成立的SilTerra最初目的,就是为了要提升马来西亚在半导体前端供应链的价值。因此,富士康的高价全购肯定不能令部分当权者完全满意。

在此情况之下,DNeX有可能以黑马姿态胜出。消息指出,DNeX与北京盛世投资以60:40股权比例合组财团,现金出价仅为1亿3600万令吉,比GPacket提出的2亿3500万令吉还要低。不过DNeX将承担SilTerra的2亿1000万令吉银行借款,并为SilTerra注入5亿令吉的营运资金和资本开销,总投资额为8亿4600万令吉。在全球纯圆晶厂代工领域中排名第16位的SilTerra的总产能为每月可以生产4万片8英寸芯片,DNeX计划将其产能使用率从目前的50%提高至80%,保证其合作伙伴北京盛世投资将承购其芯片,并注入及时技术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设备,以满足市场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盛世投资也是中国芯片产业包括中芯国际的基金投资者之一。

虽然DNeX的报价无法胜过富士康,但是该公司拥有帮助企业转亏为盈的经验,而现有业务主要为政府和私人公司提供贸易便利和电子解决方案的生态系统,因此计划将SilTerra用作大马高科技生态系统的平台。若DNeX成功收购,SilTerra将成为大马进行软硬件发展的由土著控制的公司,凭着这一点就有可能会令某些当权者认同,毕竟对他们来说,国家利益和土著尊严比金钱来得更重要。

至少DNeX的独立董事Datuk Seri Syed Zainai也是这样认为的。他表示SilTerra也许就是唯一能够完全参与晶圆制造的本土公司。他也道破了其中关键:虽然我国为此已经耗费掉大量金钱和时间(建设一座晶圆厂估计至少要十亿美元),迄今也没看见成果,然而不论国内外电子科技领域本来就是很烧钱的行业,富士康就是看中SilTerra已经拥有现成设备与产能才来参与竞标,否则以他们的财务实力,再建一座比SilTerra更加先进的晶圆厂有何困难?当然,如果认定DNeX顺利引进中国基金和技术,就有望促进和完善国内半导体行业也未免过于一厢情愿了吧。

截止目前为止,SilTerra的竞购战仍还没最终结果。然而经历过宝腾和马航的正反例子,国库控股应该吸取足够教训与经验,进而做出最有利的决定。

注:以上只是我的粗略观点而已,特此附上另一学者的文章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