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GPacket.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GPacket. Show all posts

Saturday, October 17, 2020

浅谈SilTerra的竞购战

目前全球半导体业界对圆晶产能供不应求,科技订单应接不暇,主因是美国进一步制裁中国华为和中芯国际、新冠疫情意外带动消费者的电子产品支出,以及半导体销售强稳,导致圆晶厂成为各国企业关注的战略物资之一。较早前国库控股就标售独资子公司SilTerra的活动已经在7月31日截止,共有4家公司参与竞标,包括两家外资台湾富士康和德国X-FAB,以及本地上市公司DNeX(4456,主板科技组)和GPacket(0082,主板电讯媒体组)。据悉富士康是提出大约1亿2500万美元(约5亿1600万令吉)的价格领跑其它竞标者。

按照正常评估,早就想脱售亏损多年的国库控股理应接受出价最高的富士康,尤其对方还是全球最大代工集团。但是马来西亚当权者的思维不能以一贯逻辑来推断,尤其SilTerra被视为是国家重要资产之一,怎么能够轻易出售给外国企业呢?有舆论主张,国库控股身为马来西亚主权财富基金,必须持有分配和增加土著股权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于1995年成立的SilTerra最初目的,就是为了要提升马来西亚在半导体前端供应链的价值。因此,富士康的高价全购肯定不能令部分当权者完全满意。

在此情况之下,DNeX有可能以黑马姿态胜出。消息指出,DNeX与北京盛世投资以60:40股权比例合组财团,现金出价仅为1亿3600万令吉,比GPacket提出的2亿3500万令吉还要低。不过DNeX将承担SilTerra的2亿1000万令吉银行借款,并为SilTerra注入5亿令吉的营运资金和资本开销,总投资额为8亿4600万令吉。在全球纯圆晶厂代工领域中排名第16位的SilTerra的总产能为每月可以生产4万片8英寸芯片,DNeX计划将其产能使用率从目前的50%提高至80%,保证其合作伙伴北京盛世投资将承购其芯片,并注入及时技术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设备,以满足市场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盛世投资也是中国芯片产业包括中芯国际的基金投资者之一。

虽然DNeX的报价无法胜过富士康,但是该公司拥有帮助企业转亏为盈的经验,而现有业务主要为政府和私人公司提供贸易便利和电子解决方案的生态系统,因此计划将SilTerra用作大马高科技生态系统的平台。若DNeX成功收购,SilTerra将成为大马进行软硬件发展的由土著控制的公司,凭着这一点就有可能会令某些当权者认同,毕竟对他们来说,国家利益和土著尊严比金钱来得更重要。

至少DNeX的独立董事Datuk Seri Syed Zainai也是这样认为的。他表示SilTerra也许就是唯一能够完全参与晶圆制造的本土公司。他也道破了其中关键:虽然我国为此已经耗费掉大量金钱和时间(建设一座晶圆厂估计至少要十亿美元),迄今也没看见成果,然而不论国内外电子科技领域本来就是很烧钱的行业,富士康就是看中SilTerra已经拥有现成设备与产能才来参与竞标,否则以他们的财务实力,再建一座比SilTerra更加先进的晶圆厂有何困难?当然,如果认定DNeX顺利引进中国基金和技术,就有望促进和完善国内半导体行业也未免过于一厢情愿了吧。

截止目前为止,SilTerra的竞购战仍还没最终结果。然而经历过宝腾和马航的正反例子,国库控股应该吸取足够教训与经验,进而做出最有利的决定。

注:以上只是我的粗略观点而已,特此附上另一学者的文章作为参考

Sunday, July 28, 2019

一切从G3 Global说起

这几天G3炒风炽热,周五更是一度飙升到RM3.17的历史新高,最终闭市以RM2.90挂收。G3从4月份就开始备受散户热捧,尤其是在我国首相敦马哈迪官访中国期间,4月26日G3发文宣布与商汤科技 (SenseTime) 以及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 (CHEC) 签署谅解备忘录,未来5年在大马建立首个人工智能园,投资额高达10亿美元。这项消息导致G3股价在当天就冲到RM1.62,引来大马交易所祭出不寻常交投质询 (Unusual Market Activity, UMA) 。G3在该项目中主要负责推广、管理和执行商汤科技的产品和技术的所有开发活动;商汤科技将提供科技专业知识和相关产品等,中国港湾工程则将提供基建工程和兴建服务。根据文告,该备忘录的有效期限为24个月,可在各方同意下终止,或者会在签署正式合作协议后失效,预计该备忘录不会对企业今年的净利和净资产有任何贡献。G3的股价从4月22日的79仙到7月26日的RM2.90,短短三个月就暴涨267%,相信不少低价买进的散户都赚翻了倍。

然而除了一般散户,G3的最大股东GPacket应该是最开心了,因为GPacket持有G3的32%控制权,G3的市值是12亿令吉 (4亿140万股数乘以RM2.90) ,GPacket持有的股份价值达到3亿8432万令吉,对比GPacket现在市值是5亿3600万令吉 (9亿80万股数乘以59仙) ,G3的股份就占据GPacket的市值72%之高!

与此同时,GPacket的价格趋势也在近期开始走高,主要有两则利好消息。首先在7月1日,GPacket宣布其创办人潘振祥时隔5年再次重掌企业,出任为集团董事经理兼总执行长,他将专注指导与带领主要管理层推动数字业务,以推进数码初创,并为区域内的科技生态系统提供动力;原任总执行长陈启贤则调任为执行董事,仍是移动电子钱包子公司KiplePay的总执行长,将全面专注于金融科技业务,聚焦电子钱包和支付解决方案,以促进大马无现金社会和生态系统。潘振祥也是GPacket的大股东之一,持有企业的10.65%股权,同时通过GPacket的母公司间接拥有18.77%股权,总共为29.42%,个人身价达到1亿5769万令吉。

第二则消息是在7月19日,KiplePay与回教银行 (BIMB) 签署一项谅解备忘录,以合作提供电子钱包事宜。该公司文告指出,KiplePay与回教银行共同合作,为零售客户提供电子钱包服务、商家收费以及客户付款的用途。有关备忘录有效期为2年,惟任何一方都可随时加以终止。上述利好消息导致GPacket的股价从7月1日的36仙升至7月26日的59仙,涨幅达到64%。随着G3股价已经大幅走高,也许GPacket在短期内还有很大的上探空间。

G3和GPacket的股价齐齐上扬,最大得益者除了潘振祥,另一位就是大家都熟悉的人物,即Gadang的董事经理郭安。郭安通过GPacket母公司间接持有18.77%股权,占有1亿425万令吉的公司市值。

郭安作为Gadang的董事经理,个人持有1.99%股权,以及通过母公司间接持有25.54%股权,总共为27.53%,相当于企业市值的1亿7041万令吉。

熟悉Gadang的投资人也知道几个月前Gadang买下了DWL的10%股权,因此通过Gadang的关系,郭安也间接拥有DWL的10%股权,相当于企业市值之1360万令吉。

综合以上数据得知,郭安的个人身价高达2亿8462万令吉,等于是DWL市值的两倍!

不过,大赢家却不是郭安,反而是来自砂劳越的企业家Wan Khalik Wan Muhammad。今年1月份,Wan Khalik通过私人投资公司Total Sejati S/B购入DWL的10%股权,与Gadang一样成为大股东。此外,Wan Khalik也通过另一家私人投资公司Global Man Capital S/B持有G3的32%控制权,因此Wan Khalik的个人身价高达3亿9760万令吉,几乎等于拥有三间DWL!

现年46岁的Wan Khalik是在今年4月相续获调任为G3和DWL的集团执行主席使他开始受到市场瞩目。早期他是以软件发明生意起家,随后参与过建筑、工程、海运和饮食等不同领域。在2013年至2018年期间,他加入砂劳越公共服务部成为特别官员,并担任过三任首席部长的机要私人秘书,直到去年才回归商界。这几年来他累积了不少人脉关系,成为两间公司的执行主席后就起到关键作用。首先,他成功拉拢生意人Datuk Mohd Aminul Islam Abdul Nor买进DWL母公司的股份,间接持有DWL的30%股权。根据消息透露,Mohd Aminul掌握外劳管理系统 (Foreign Worker Centralised Management System, FWCMS) 的经营权,令市场猜测这盘生意会被DWL并购。另外,Wan Khalik在4月19日成功聘请前捷运机构的总执行长沙里尔出任为董事经理,冀望企业能在基建领域有一番作为。

DWL在4月期间曾经股价大起,从4月4日闭市的79仙至4月22日,一度升至RM2.00新高后回落至RM1.68,涨幅为113%,当时是因为市场传出Gadang-DWL财团已经提交标书,竞标重启的东铁工程。随着双方发文否认后,DWL的股价也一蹶不振,上周五以63.5仙挂收。
郭安在本地建筑和房产领域耕耘多年,却青睐GPacket的科技创新理念;Wan Khalik看好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在国内的巨大潜力,但认为DWL在建筑业务拥有发展空间,借着Gadang在国内的经验和名气,两者合作组成财团联手竞标基础设施项目将有利于DWL有更高的机会参与本地大型基建工程。双方都借重彼此的能力与财力,就是希望能达成双赢局面,以提高个人财富和扩充生意版图。

让我深感兴趣的是,郭安和Wan Khalik购买股票的投资模式相当高明,用个人财富来作投资毕竟效果有限,倒不如买进股票先取得企业的控制权,然后如法炮制,再以企业的资金买进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最佳例子就是GPacket持有G3的10%部分股权就是通过认购附加股买下的,因此持股成本非常低,暴涨的机会相对更高。这种赚钱方法可以达到利上滚利、复合成长的力量,让投资回酬随着时间不断倍增。

延伸阅读:
GPacket | 重新出发的科技新星?
东铁复工
重启大马城
Gadang的最新动向
季报分析 | Gadang 4Q19业绩探讨

Sunday, July 1, 2018

GPacket | 触势待发?

6月22日,GPacket向交易所报备筹资活动以推动解决方案和物联网 (IoT) 业务,建议每5股配1附加股,发行最多1亿5020万附加股,以及每1附加股配3凭单规模,发行最多4亿5060万张凭单。

文告里指出,假设每单位附加股售价为35仙,估计可筹集1311万令吉至5257万令吉。这笔资金预计在两年之内供购买贸易设备、未来可行投资、媒体和数码服务营运资本、金融科技方案营运资本、一般营运资本和发股开销。其中贸易设备就包括用户终端设备,如光纤调制解调器和机顶盒与网络视频设备,还有IoT设备如电路板故障诊断系统和轮胎气压管理解决方案。

GPacket建议筹资主要是考量到不会影响现有股东持股比例、通过认购附加股参与公司未来增长、以及发股筹资加强公司财务表现来降低负债率,以支撑公司的业务扩展计划和长期持续成长。

GPacket预计今年末季就可完成上述企业活动。

6月29日,GPacket建议通过削资 (capital reduction) 来抵消公司截止2017年12月31日的累积亏损,同时建议雇员送股计划 (share grant scheme) 来回馈执行董事及员工。截止去年杪,GPacket的累积亏损达4亿5551万令吉,配合削资,公司股本将同样被削掉相等数额。文告指出削资是为了要合理化公司的财务表现以符合转型策略。若公司未来成功转盈,还能从中派发股息予股东。

另外,GPacket建议将新股授予合格员工,作为既定绩效目标的奖励。对此董事认为雇员送股计划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因员工是任何一家科技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同时也能吸引及留住优秀人才让公司攀向更高层次。

在6月初进行的股东大会后公司首席执行员陈启贤表示今年杪业绩有望转亏为盈,并放眼2019年净利和营业额可取得双位数增长。他也透露金融科技业务旗下的电子钱包Kiple,目前用户达13万名,首季下载量按年成长3倍至900万令吉,当中1%至2%的下载量会贡献公司的营业额。此外,雪州政府制定母亲关怀计划 (KISS) ,受惠人士每个月可获得200令吉购物卡充做购买生活用品津贴,GPacket相信同类型计划将会逐步在其他希盟州属落实推行。该购物卡的支付方式与GPacket有关,因此越多人使用可让公司更多受惠。陈启贤补充,投资新业务一般需要18月的耕耘期,因此他预计2019年将迎来收割期,而IoT业务目前已经有1000辆汽车在实验相关需求,预期今年下半年将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企业建议配售附加股以筹资计划通常并不受市场欢迎,因为这等于向股东伸手要钱,何况GPacket在2017年初才完成私下配售集资1809万令吉,当然也有额外的例子,以目前GPacket最新业绩的营收上升趋势来看,也许现在是来到企业获利表现取得突破的关键时刻了。

Monday, January 29, 2018

GPacket | 重新出发的科技新星?

2017年5月,RHB列出了25家中小型有潜能的遗珠股,GPacket就是当中之一。引起我注意的是,Gadang两位核心人物Tan Sri Dato' Kok Onn和Boey Tak Kong居然是GPacket的独立董事。好奇心之下便翻阅其财务报告,却发现他们近几年的业绩表现实在不济,加上当时候的我更加青睐成长型的派息股,于是便把它晾在一旁了。没想到之后GPacket的企业活动和消息却接连不断,尤其最近赢取MYTV机顶盒的供应合约更是让我对它刮目相看。在此情况下,就让我逐步揭开GPacket的主要业务和重要并购活动来进一步了解这间公司吧。

GPacket管理层已经明确设定三个关键绩效目标:
1. 策略性地投资在前景佳的科技企业
2. 加强业绩表现和转亏为盈
3. 让现有的解决方案及通信业务持续稳健成长

为达成以上目标,我们可以看到GPacket采取两种战略:内部增长 (Organic Growth) 和寻找新投资策略 (Investment Strategy),双管齐下来加强业绩和财务表现。具体内容如下:

内部增长
GPacket旗下最主要的核心业务分别是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通讯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无线软件方案,以进行衔接网络、讯息漫游、流动融合以及快速社区网络的服务,如今通过直接销售和建立精明合作关系,已经成功涉足于欧洲、北美以及中东和非洲等国家。至于通讯服务则是提供先进的无线宽频衔接,无需投入太多额外资金下,就能提供批发语音和数据以扩大营业额。

1. 成立新子公司 - Vivohub Mobile Pte Ltd ("Vivohub")
2017年7月,GPacket旗下独资子公司Next Communications Sdn Bhd在新加坡成立Vivohub,主要是攻打新加坡市场推广移动平台,不仅能让用户打电话,也能够通过移动设备转移金额及小型的金融交易。

2. 获得放贷准证
2017年9月29日,GPacket的独资子公司Packet Interactive Sdn Bhd (“PI”) 获得来自城市和谐、房屋与地方政府部的信函,在1951年借贷法令下获得贷款许可执照。

3. 携手亚洲电视,进军网络视频市场
2017年12月17日,GPacket宣布与亚洲电视数码媒体私人有限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以成立联营公司在大马营运广播电视频道,进军网络视频 (OTT) 市场。亚洲电视数码媒体公司有意在该联营项目投资5000万港元,不过在此之前,他们将先对GPacket的独资子公司Kiple Media Sdn Bhd ("Kiple") 进行精明审核。

备忘录有以下三点协议:
1. GPacket负责保证授予内容经销权给Kiple,让后者通过OTT平台提供电视频道。
2. GPacket将协助Kiple向大马通讯与多媒体委员会 (MCMC) ,申请内容申请服务供应商执照,以经营三个或更多广播频道电视,这可能包括中文电影及一般娱乐频道,以及购物频道。
3. GPacket也将与MYTV Broadcasting Sdn Bhd ("MYTV") 签署服务协议,租用后者的广播频道权。

4. 获得供应MYTV机顶盒合约
2018年1月23日,GPacket与MYTV签署价值RM2720万的合约,负责提供DVB-T2 (T2000) 机顶盒的设计、供应、装配、测试和验收。根据合同,MYTV可以不定时向承包商发出采购订单,两年时间之内可供应不超过360万个机顶盒,一旦合约截止后,将不得再发出订购单,除非双方另有书面协议。

MYTV将率先推出全国数字地面电视广播 (Digital Terrestrial TV Broadcasting,简称DTTB) 服务。

首相在去年6月宣布,配合全国数字化蓝图,我国将转为使用数字广播,放眼今年6月终止模拟广播 (analog) ,同时分阶段向420万户一马人民援金 (BR1M) 家庭派发MYTV解码器。

新投资策略
自从2016年脱售Webe Digital Sdn Bhd ("Webe") 将股权从原有持股率31.1%冲淡至18.9%后,GPacket便转攻科技领域,觊觎高增长率科技领域的投资机会,包括近期积极开发的金融科技 (FinTech) 和物联网 (IoT) 新业务。

1. G3 Global Berhad (“G3”)
这是目前为止GPacket作出最大手笔的一项投资。

2016年8月,GPacket以每股60仙或总值1815万令吉,收购G3的3025万股,相等于22%股权。G3主要涉及信息与通信技术 (“ICT") 经销。GPacket认为这项投资可以加强公司的ICT设备业务,尤其是在东南亚市场。

G3的子公司Atilze Digital Sdn Bhd ("Atilze") 经销产品包括GPacket所熟悉的LTE设备,而这领域目前正处于最蓬勃发展的阶段。Atilze也与Axiata合作,而Axiata可为该公司带来曙光度,尤其是企业对企业 (B2B) 类型的业务,因此GPacket相信在物联网汽车应用和智慧城市的推动之下,预计G3可在2017年末季或2018年首季就可达成收支平衡。

另外,Atilze也是台湾公司Gemtek Technologies Ltd ("Gemtek") 的经销商,会在东南亚推广及销售LTE、宽频、互联网和其他电信产品。值得一提的是,Gemtek也拥有G3的30%持股率,这意味着未来GPacket有可能与Gemtek携手合作的机会。

2017年9月,GPacket分别两次认购G3的8250万附加股总值1237.5万令吉,一旦完成这两项认购后,GPacket持有G3的股权将从22%增加至32%。

2. Memo Technology Co Ltd (“Memohl”)
2016年12月,GPacket通过子公司Worldline Enterprise Sdn Bhd ("Worldline") 以1000万人民币 (相等于650万令吉) 买下中国深圳科技公司Memohl的20%股权。Memohl的核心业务包括电子贸易平台、智能家居物联网产品和机顶盒等等。GPacket认为这项投资不只能让公司参与Memohl的增长,还能利用Memohl的专长扩展产品组合,并看好未来五年全球智能家具市场的潜在商机。

3. WebOnline Dom Com Sdn Bhd ("WOL")
2017年1月,PI以900万令吉完成收购WOL的80%股权。WOL的主要业务是提供互联网连接口 (Internet Portal) 服务和电子货币发行商,其网站上声称是国内发展最快的电子钱包行业,旗下拥有Webcash服务线上平台。

4. Mobiduu Solutions Sdn Bhd (“Mobiduu”)
2017年7月17日,PI以总值400万令吉,买下Mobiduu全数股权。Mobiduu的主要业务是开发手机应用程式。此项收购能让GPacket为客户扩大现有科技平台、解决方案及服务,并让公司提供端对端解决方案服务。GPacket将通过内部资金来完成收购活动。

财务状况和现金流
看到以上诸多并购活动,也许有人会好奇GPacket的现金流是从哪里来呢?其实,GPacket在2017年首季就已经完成私下配售不超过缴足资本10%的新股集资1809万令吉,其中900万令吉用来开发产品和发展业务,500万令吉作为未来投资用途,401万令吉作为营运资本,剩余8万令吉作为支付配售开销。

此外,GPacket的财务成本压力也不如损益表显示的这么高。根据2016年的现金流量表,账目上财务成本是1608万令吉,但实际上缴付的利息仅仅是1万令吉。原来,GPacket在2014年9月24日发出可转换中期票据 (Exchangeable Medium Term Notes) 以进行融资换取2003万令吉,期限最长是八年。GPacket可在任何时间或第五年后以自由现金流来赎回中期票据,不过每一年的应计利息还是会算进去中期票据。2016年财务成本和真正缴付利息之间1607万令吉的差异,其实就是中期票据的应计利息。虽然GPacket无需在短时间之内偿还利息,不过中期票据却从2015年的2003万令吉累积至2164万,相等于8%的利率!难怪管理层为此设定五年期限内必须达到20至30%的内部回报率 (IRR) 目标。

截止2017年9月30日,GPacket手握4886万令吉净现金或相等于每股7仙,占了目前股价55仙的12%。

GPacket在2016年就已经一次性注销发展成本、知识产权和商誉共值1129万令吉亏损,因此2017年的绩效表现理应比2016年更好。比较令人担忧的是GPacket已经烧掉不少资金,若无法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果,好不容易改善的财务状况恐怕会再次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