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30, 2022

季报分析 | Luxchem 3Q22业绩探讨

Luxchem在今年第三季业绩表现欠佳,营业额和净利下跌11.3%和40.3%,分别为1亿7055万令吉和878万令吉,按季比较则跌幅更加明显,营业额和净利对比次季更是下跌了22.7%和52.1%。根据市场营收数据显示,Luxchem国内销售从次季的1亿4157万令吉减少至第三季的1亿1696万令吉,以及出口至中国市场的销售也从2374万令吉骤降至298万令吉,一个季度足足少掉4538万令吉的营收,是造成Luxchem业绩逊色的最大主因。此外,需求疲软以及原料成本上涨,导致Luxchem获利能力受到冲击,税前赚幅从次季的12.7%减半至6.6%。

还好资产负债表依旧稳健,现金储备高达2亿334万令吉,相等于总资产之29%左右,而库存减少,显然管理层在采购方面相当谨慎。如今全球通膨高企,各国央行纷纷采取货币紧缩政策正在加剧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必须保障现金流和严控支出项目,这方面来说Luxchem管理层做得很好。值得一提的是,Luxchem的应付账款从次季的4290万令吉降低至2797万令吉,或透露出企业正在减少库存的讯息,接下来的季度报告恐怕也不容乐观。

全球市场的手套供应过剩,造成本地手套领域四大天王的产能使用率低,也拖累了Luxchem的业绩表现,因为手套领域对其营收的贡献就高达40%至50%左右。所幸Luxchem产品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加上两大海外市场 - 越南和印尼的市场需求依然强劲,能够为企业在接下来的盈利表现提供下行支撑。此外,去年8月24日完成并购的Lexis也成功为企业开拓了中国这庞大市场,今年首九个月取得的3725万令吉销售额已经超越了去年的2499万令吉。根据股东大会提供的纪录,Lexis会在今年搬迁新厂,并在附近建造新仓库来扩大生意,相信可以帮助Lexis增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Luxchem的30%出口销售主要以美元计算,因此美元汇率走强可以转化为更高产品售价和提高业绩表现,或许有效帮助Luxchem吸收外部风险冲击和度过全球经济放缓的不利局面。

目前Luxchem的股价已经跌至一年来最低水平,本益比仅9倍,以历史平均12倍的水平来说有被低估的可能性。至于Luxchem业绩有多快复苏,则取决于市场变化和供需状况。看回去企业过往的财务纪录和管理层的素质,Luxchem通常很少让人失望的。

Sunday, October 23, 2022

英国养老金危机

10月14日,上任仅38天的英国财务大臣克沃藤突然被革职;10月20日,英国首相特拉斯也发表下台声明,宣布辞去保守党党魁职务,成为英国历史上当政最短的首相,为期仅45天。然而,远比这场政治闹剧更加惊心动魄的背后却是一场财政危机导致英国养老基金陷入流动性危机,引发金融市场全面震荡,最终造成英国股汇债整体暴跌。

时间回到一个月前,英国政府出台总额450亿英镑的减税措施,是近50年来最激进的财政刺激方案。根据财政部计划,取消该国最高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取消原定上调的企业税率;削减购买房地产的印花税;下调国民保险。财政部预计实施这项方案,政府国债将会上升720亿英镑。克沃藤放弃前首相约翰逊的增税来支付公共服务计划,转为减税方案冀望刺激经济增长,不意却引发市场强烈反弹,出于对债务暴增和通膨加剧的担忧,市场信心遭受重创,恐慌情绪迅速蔓延,造成金融市场动荡不安。

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英国政府在2020年和2021年的财政赤字分别达13%和7.9%,远高于2015年至2019年2.9%的平均赤字率;政府债务占GDP比例也从疫情前的84%飙升至100%。债台高筑使英国政府融资多用来还旧债,公共开支的资金严重受限。今年以来英镑汇率持续贬值推高进口商品价格,加上俄乌战争引爆欧洲能源危机,使得通膨率高居不下。英国10月份通膨率升至10.1%,创40年来新高,加大英国央行加息压力。虽然大幅升息可以压制通膨风险,但会推高债券收益率,增加政府和家庭的借贷成本。

那为何英国的迷你预算案公布后会造成金融市场动荡呢?经济学家和金融机构普遍认为,英国政府大规模减税方案将导致政府债务的不可持续,继而进一步推高通膨,给货币政策造成重压,英国经济可能陷入高负债、高通膨、高利率的恶性循环,因此对市场中长期走势的预估总体处于悲观观点,导致投资者快速抛售国债债务,英镑汇率大幅下滑。而英国国债价格暴跌,10年国债收益率飙升至4%,造成养老基金面临前所未有的追加保证金通知,需要大量抛售长期国债来换取现金,进一步引发债市恶化。千钧一发之际,英国央行被迫紧急启动购债救市,避免英国债市出现崩盘,才使得这场流动性危机暂时得以平息。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国债价格暴跌会触发养老金面临保证金追缴的要求呢?事故很多英国养老基金采用负债驱动型投资 (Liability Driven Investment, LDI) ,利用衍生品来对冲利率和通膨变动,根据市场变化来追加保证金。而英国国债利率的急速飙升,致使数千个养老基金的对冲成本异常高企,可能耗尽养老基金的资金并引发破产风险,最终破坏英国的金融体系,进而重演2008年的金融风暴。

英国的养老金由三部分组成 - 国家养老金(59%)、职业养老金(35%)和私人养老金(6%)。其中雇主提供的职业养老金,主要有两种形式:确定缴费型计划 (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 DCP) 和确定给付型计划 (defined benefit plan, DBP) 。DCP是企业确定缴费程度,由企业和职工按规定比例出资,计入个人账户,职工未来能拿多少钱并不确定。相比之下,DBP承诺职工退休之后可以拿到固定的退休金,因此较为广受欢迎。英国投资协会资料显示,2021年英国养老金市场的总资产为4.2兆英镑,其中DBP占据主导地位,总资产高达1.8兆英镑。对于养老金管理人而言,未来需要支付职工一笔固定的退休金养老,就是基金的负债。基金管理人要做的就是计算出养老金的负债(即未来需要支出的现金流当前现值),并基于利率和通膨的预期,买入期限和负债相同的等值或通膨挂钩债券。

金钱有时间效应,今天的一块钱不等于未来的价值。养老金的支付需要维持几十年,其现值与利率、通膨和寿命直接相关。于是,为了达成资产和负债的完全匹配,实现对冲利率和通膨风险,LDI策略应运而生。以债券为主的固定资产因全球低利率而很难满足养老金的实际支付需求,因此养老金的资产端和负债端就出现了不匹配。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更高的投资收益,养老金管理人投资LDI基金,运用杠杆策略,只需支付一定的保证金就可以通过持有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如企业债、股票等)来提高整体回酬率。LDI基金在资产和负债之间设置一定的缓冲区间,若损失超过这个区间,基金投资人会被要求提供额外的资金来重置缓冲区间,这种操作也可以称为再平衡。近期英国国债收益率飙升,国债价格暴跌,养老金管理人必须追缴保证金的数额,可能已经超过了许多LDI基金的缓冲区间规模,意味着要么在市场下跌时出售英国国债换取现金,要么要求养老基金填补敞口恢复缓冲区间,但不论哪一种情况,都意味着养老金蒙受亏损,最坏局面就是养老金因为资不抵债而宣布破产,而这将是对英国社会和经济带来不可挽回的更广泛影响,这也是为什么英国央行不得不出手干预的最大原因。不容忽视的是,购债计划为市场注入流动性的同时却又可能削弱货币紧缩的力度,虽然购债计划已经于10月14日结束,但是养老金仍有可能再次面对收益率飙升的风险。为了对抗通膨压力,英国央行自今年以来已经加息200个基点,市场就预期央行在11月还会升息100个基点。

如今迷你预算案已经被撤销,特拉斯也不敌舆论压力辞职了,焦点又回到谁会接任成为新一任首相。然而脱欧以后的英国未来何去何从无人知道,经济和社会陷入混乱,政府执政表现又一塌糊涂,更是加剧英国人民饱受新冠疫情和能源危机带来的痛苦。英国的政治不稳定和缺乏团结一致值得即将迎来第15届大选的马来西亚政局借鉴和参考。

Saturday, October 8, 2022

公积金不足的长期隐忧

雇员公积金局指出,因疫情蔓延和经济封锁缘故,导致多家企业不得不暂停营业,严重影响民众收入和生计。为了纾解民众面对的经济压力,政府因此在去年推出i-Citra允许会员提款,使得公积金局20年来首次录得负净缴纳额,高达582亿令吉。虽然公积金局依然保持健康的现金部位,有能力在去年传统公积金户口和伊斯兰户口分别派出6.1%和5.65%的股息率,共支付了567亿2000万令吉。但是根据财政部长东姑塞夫鲁3月份在国会表示,如果政府没有推行公积金3次额外的提款计划,2021年派息率应该是6.7%或相等于额外的54亿令吉可分派给会员。由此可见,会员提款计划不仅对公积金局的投资表现造成影响,也直接牵涉到会员的股息收入。根据资料,与新冠疫情相关计划对公积金会员的存款影响估计为1550亿令吉,其中1450亿令吉是会员从户口内提出,另外近100亿令吉则是降低缴纳率计划。

尽管2021年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和不可预测,不过公积金局仍然取得卓越的财务业绩,这归功于多元化资产配置策略奏效,使得公积金局在前所未有的挑战下能够抵御金融冲击,成功取得688亿9000万令吉的总投资收入,比2020年的634亿5000万令吉增加9%。另外,去年总资产为1.01兆令吉,当中37%的投资资产在海外,涵盖所有资产类别,为公积金局的整体回酬提供了稳定收入和增值。

今天的公积金局不再只是管理会员的储蓄以换取回报,同时也在加大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并探讨公私合作推动经济增长。公积金局去年就与两家零工团体签署两项备忘录,以增加和扩大目前没有公积金户口的零工劳动者也能纳入社会安全网。毕竟社会保障也是一项人权,借此机会鼓励他们为了将来退休做好准备。

根据公积金局早前消息,考虑到通货膨胀和医疗费上涨等因素,在未来20至30年要退休的人士,至少需要90万到100万令吉的存款。而对于未来几年要退休的人士,大约需要60万令吉才能在首都吉隆玻可以有尊严地退休生活。然而,目前只有4%大马人达到60万令吉的储蓄门栏。根据公积金局截至6月30日的资料,55岁以下的公积金会员总数有1278万人,当中715万(56%)会员的公积金户口少于5万令吉。假设一个人每个人开支是1000令吉,也仅足够维持4年多的生活。另外,662万名会员(52%)储蓄户头少于1万令吉。同时,共有320万(25%)55岁以下的会员户头内少于1000令吉,这样的数据实在令人非常震惊和担忧。

更甚的是,大马在2030年老龄人口的增长势头也比最初预期来得快,原因是我国生育率下滑和寿命增加的情况开始越加明显。预计到了2050年,我国年龄超过65%人口将超过15%,符合老龄国的定义。一旦成为老龄国,政府将面对更多挑战。生育率下降将导致我国劳动力市场面临问题进而影响经济。在经济和社会方面,老龄人口增加将导致政府需要拨出更多资源在退休金、医疗保健和老人护理中心计划,特别是各种社会活动和其他设施的支援。

另外,为应付当下全球通膨怪兽,政府对各项补贴支出日益高涨,维持统制品的可负担价格,持续对汽油、鸡肉、鸡肉和电费等提高补贴,导致今年补贴支出暴增300多亿令吉,总额达到777亿令吉,然而这样的补贴机制始终是难以为继的。2023年财政预算案就把社会补贴与援助降低至420亿令吉,主要是政府将会逐步迈向针对性补贴机制以减少国家财务负担。然而这样一来,却有可能造成部分人士的日常开销增加,现金缓冲区继续在收缩,不利于建立良好的财务状况。

政府在2023年的财政预算案把自愿缴纳公积金限额从每年6万令吉提高至10万令吉,希望鼓励更多人可以趁机通过加码公积金的方式提高退休收入。一来,公积金派息率较高,适合追求低风险的人士,而且回酬也比银行定存好。二来可以享有更高税务减免。缺点是不能随意提款。对公积金局来说,这项计划可以累积更多资金来弥补去年录得的净负缴纳额,持续扩大投资的覆盖面包括海外市场,设法取得高于预期的收入和回酬来分配所有会员。然而,如何提高低收入群体的退休金叫公积金局大伤脑筋。新冠疫情已经加剧社会的贫富差距和扩大收入不平等,而不断飙升的通胀导致很多人动用储蓄来购买日常必需品,进一步耗尽中低收入群体的现金储备。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政府在这一次的财务预算案特别重点照顾到B40和M40群体的原因,降低所得税、一马援助金和各种税务津贴和减免等相信让不少人都能从中受惠。

长期而言,如何通过加强经济基础和结构性改革,以及改善国人的技能和专业知识来提高生产力和增加薪资,才是政府最需专注的工作。否则问题还是回到源头,如果老年人没有足够的退休金,而政府又缺乏足够的社会福利支出机制,老龄人士的退休生活实在堪忧,因为不仅会损害个人生计,还会影响我国迈向老龄化的社会经济格局和财政健康。

Saturday, October 1, 2022

2022年9月投资小结

美国鹰派加息遏制通胀的冲击比预期中还严重得多,美联储连续3次会议皆升息75基点,引发美元强势压倒一众亚洲货币。而美国在9月14日公布的8月通胀率为8.3%高于预期,更加坚定美联储即使造成经济衰退也不停止加息的决心导致全球股市剧烈震荡,MSCI亚太地区(日本除外)指数本月就写下12.5%的惊人跌幅,是2020年3月新冠疫情爆发使金融市场陷入混乱以来最大的单月跌幅。马股也无法幸免,富时综指全月狂泻117.42点或7.77%并且失守1400点,最终以1394.63点挂收;富时全股项指数也跌破10000点水平,以9976.86点收市,两项指标都退到2020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个人组合表现同样糟糕,首9月亏损扩大至-17.06%,未变现累积亏损也提高至-33.28%

在美元走强和全球市场避险情绪高涨的影响下,令吉兑美元汇率在一个月之内就贬值了3.46%,今年已经下跌11.26%,如此跌势实在叫人心惊胆颤。虽然令吉贬值幅度不必日元或英镑兑美元更加差劲,但是在全球中行加速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增加全球经济出现衰退迹象的情况之下,我们也无法像国行和大马政府一样对未来前景保持信心和乐观态度。有鉴于美国升息比预期激进,与大马利率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市场预计令吉对美元汇率会在年底贬至4.80,大马股市因令吉贬值和利率上升而可能进一步低迷。与此同时,当前马股本益比跌破15倍,加上外资持有马股比率截至8月底降至历史新低至20.1%,富时综指或已触底。然而,外围诸多不利因素和恐慌情绪将会冲击大马今年GDP预期增长5到6%的强劲势头。

有感9月份市场充斥太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决定场外观望,没有进行任何交易。

股息方面,这个月收到RM642.22,待领股息增加至RM1,858.68。

10月国内重点将是下周五公布的2023年财政预算案,但估计对市场影响有限。大马8月份通胀率按年冲上4.7%,尤其食品价格始终居高不下。近期大马气象局预测,从11月中旬开始东北季候风将会带来持续性暴风雨,极有可能引发严重水灾,引起国人关注和担忧,毕竟去年底的雪州大水灾和今年华玲闪电水灾的悲剧还历历在目。然而,恶劣的天气预测和水灾风险并未遏止一些政客语出惊人,竟然表示可以一边救灾一边大选。我们知道并不是每一个政客都可以做到像不久前刚驾崩的英女王在位逾70年,一辈子始终为英国恪尽职守,充分展现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然而当看到比英女王大一岁的前首相敦马还在念念不忘想要第三度当相和部分政客不顾民生课题只想越快举行大选的时候,不得不感慨国内又有哪个政党或政治人物是真正的把人民福祉和社会疾苦挂在心上,认真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呢?

在此致英女王最大的敬意,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