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11, 2022

台海危机背后是错综复杂的晶片角力

早前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针对台海议题时说,中国若武力犯台,将使世界秩序崩坏,造成美中台三输的局面。他认为,没有人能以武力控制台积电,并强调一旦发生战争将使台积电陷入无法营运的状态,主要是因为台积电晶圆厂的供应链相当精细且复杂,必须与外在世界连接才能营运,晶圆代工所需的材料、化学品和生产设备,更是分别从欧、日、美等地取得。台积电作为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占市场率高达54%,并贡献台湾去年出口额的34.8%,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眼见中国晶片制造技术进步神速,不甘丢失半导体主导权的美国因此急于邀请台湾、日本和韩国共同组成《晶片四方联盟》,希望借此制定半导体产业相关规范并遏制中国技术发展。论晶圆制造能力,台湾最强,韩国次之;至于集成电路 (integrated circuit, IC) 设计是美国一枝独秀,记忆体则是韩国遥遥领先。日本虽然在半导体制造已经落后,但在设备和材料还是很领先,拥有相当产业影响力。从政治外交来看,日本和美国关系最为稳固,其次是仰赖美国提供安全承诺的台湾,而韩国较为摇摆不定,因为去年韩国半导体出口总额的1280亿美元,当中对中国和香港的出口份额就高达60%,韩国自然不想轻易放弃中国市场。然而,在大国博弈、国家安全和供应链稳定多方面的考量之下,韩国总统尹锡悦还是向美国表明释出参与《晶片四方联盟》预备磋商的意愿,并将根据磋商结果来决定是否正式加入。磋商会议将于8月底或9月初举行,就《晶片四方联盟》的具体议题等细节进行协调。

另一边厢,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力推的《晶片法案》罕见达成两党共识,并于2022年8月9日在白宫正式签署生效,成为拜登在来临的中期选举之前交出非常重要的政绩。该法案将为美国半导体生产注入520亿美元的政府补贴,并为投资晶圆厂提供约240亿美元的税收减免,以及在未来10年注入约2000亿美元以加强科学研究,改造国内在尖端创新方面的领导地位,并重建本土的工业基础。

该法案除了旨在扶持美国半导体行业自给自足,扩展国内就业机会,最重要的是围堵中国半导体行业,因为该法案最受人瞩目的条款之一是:禁止获得联邦资金的企业在中国或不友善国家大幅增产先进制程晶片,期限为10年。违反禁令或未能修正违规状况的企业,可能需要全额退还联邦补助资金。换言之,拿了美国政府补贴的钱,就不能在中国投资建厂了。这无疑让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企业陷入两难处境,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在《晶片法案》还没签署生效之前,美国商务部早就已经发出信函通知所有美国设备制造商不要向中国供应用于14纳米或以下晶片制造的设备。

留给美国急起直追的时间实在也不多了,因为中国最大晶片制造商中芯国际在7月底刚刚实现一个重大技术突破,成功制造7纳米晶片让外界大为震惊,尤其是美国在2020年底就禁止国内企业未经许可向中芯国际出售可用于制造10纳米及更先进晶片的设备。但是现在被美国制裁的中芯国际却正在交付使用7纳米技术制造的比特币挖矿晶片,远比该公司成熟的14纳米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直接提升两代,让人不禁怀疑美国对出口管制机制的有效性,以及美国是否真能挫败中国打造国产世界级晶片产业心生疑问。不过,也有专家分析,中芯国际研发的7纳米晶片成本过高,竞争力明显不如国际其他代工大厂,对现有市况和产业影响甚为有限,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研发技术进步神速的确是事实。

台积电前发言人孙又文直言,该法案的补贴可能难以起到预期成果,因为520亿美元对比台积电一年内花费的资本支出实在没有很多。此外,《晶片法案》最被诟病的是补贴一向不是美国的做法。过往美国对中国的补贴政策和国家主导一直采取严厉批判,如今反而学起中国了,实在是一大讽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上月底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晶片法案》包含一些限制美中正常科技合作的条款,中方对此坚决反对。美国不应为美中正常的科研人文交流合作设置障碍,美中科研合作有利于双方共同利益和推动技术进步,搞限制脱钩只会损人害己。然而半个月过去,中国就因为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中国强烈反对和执意到访台湾会见总统蔡英文,愤怒宣布取消或暂停美中两国多项合作和会谈,双方关系急速恶化跌至近年来最低谷。

中国因佩洛西访台反应激烈而展开军事演习,国内方面也同步进行在晶片行业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风暴。过去一个月多来,已有多名行业高层主管被当局彻底调查,因为政府对半导体技术在过去10年已经花费了上千亿美元的庞大投资,却没能像以往一样以举国之力扶持某些重大科研项目取得攻关突破。中国一再要求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进步,掌握先进半导体技术被视为其中最优先事项来解决被美国和西方国家“卡脖子”问题。然而即使投入大笔资金和大量扶持政策,北京每年1550亿美元的半导体需求仍依赖进口,反腐风暴体现的是北京高层对国内半导体领域迟迟无法取得关键突破而感到焦急和不满。随着美国政府逐渐收紧对中国晶片制造设备的出口限制、推出《晶片法案》、拉拢台日韩组成《晶片四方联盟》,中国的挫败感和愤怒也因此越来越强烈。

或许中国学者陈文玲在5月30日的一场论坛上语出惊人正是反映出中国最真实的想法。她说,一旦中国遭遇俄罗斯式的西方制裁,北京一定要收复台湾,特别是在进行产业链、供应链重组方面,一定要把台积电这本来属于中国的企业抢到手中。虽然这话一出立即引起外界嘲笑和抨击,不过当今天中国出动解放军在台海周边军演、台海紧张局势加剧的情况之下,陈文玲的说法比起以往任何时刻竟然很有可能会实现。

当今晶片行业已经不再局限在产业上的竞争,也成为地缘政治竞争的一环。当科研行业和地缘政治纠葛在一起,将迫使国家和企业面临在美中之间选边站的难题。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就曾预言台积电迟早会成为地缘政治的兵家必争之地,如今随着佩洛西访台而激化两岸局势,台湾陷入美中处于军事冲突爆发边缘而酝酿出台海危机。而晶片作为台湾的核心产业,台积电更是被推上风口浪尖,成为两国机关算尽、急于夺取的关键对象。

台积电毕竟还是留有一手,虽然挺住美国压力同意赴美设厂,但还是把最先进的技术留在台湾,以免削弱台积电在全球晶片供应链的优势地位。只要中国本土晶片技术一日还没超越台积电,中国也不至于轻举妄动进攻台湾,毕竟台积电在中国也有设厂来供应成熟工艺晶片,两岸经济相互依赖性高有助于稳定区域安全,假设中国攻台也不得不把中国在晶片供应链方面的损失成本考量在内。然而,如果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和围堵中国而把台积电移至美国,恐怕将牺牲掉台积电对台湾安全起到的保护作用。更重要的是,就如刘德音所言,一旦发生战争,美中台都是输家,没有人会是赢家。

如何稳定两岸周边局势以及确保晶片供应链安全,将是极度考验美中台政府官员的高度智慧和远见,尤其现在他们都有各自碰到的难题和瓶颈。我看到大马不少协会和组织纷纷发言谴责佩洛西执意访台,违背一个中国共识,是造成台海局势危机的罪魁祸首。我只能说,他们的眼光实在太肤浅了。对于所谓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辞,我更宁愿相信政治上只有共同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敌人。

Tuesday, August 2, 2022

季报分析 | LCTitan 2Q22业绩探讨

LCTitan相隔两年后再次业绩暴雷,虽然单季营收写下历史新高至28亿1687万令吉,但是却净亏1亿4592万令吉。管理层对此发文告表示,第二季之所以亏损是因为原料成本大涨以及其他外围因素。当中,因俄乌战争爆发推高石油价格,造成与原油价格高度相关的石脑油原料成本按年增长64%,压缩了烯烃与衍生产品 (Olefin and Derivative products) 赚幅并导致部分库存价值减记5718万令吉。至于聚烯烃产品 (Polyolefin products) 业务方面,由于塑料制造行业的劳动力短缺降低了对石化产品的需求。同时,中国抗疫封锁的冲击也削弱了中国的经济活动,干扰本区域的石化产品供需平衡,公司就为此拨备了3929万令吉的库存减值。此外,乙烷成本的上升也造成美国联营公司的盈利贡献大幅度下跌,从首季的6814万令吉减少至109万令吉。种种不利因素都是造成LCTitan次季表现不济的原因,考虑到石化需求放缓以及原料价格高涨,公司在次季的工厂使用率降至81%以确保营运持续保持优化。

按照目前市场动态来看,LCTitan在第三季很有可能还是会交出难堪的财报。虽然石脑油价格已经开始往下掉,然而聚烯烃产品的的价格下跌幅度却更快。原本因新冠疫情已经造成供应链混乱并推高了产品价格和运输成本,而进入2022年连续发生俄乌冲突、美国加息以及中国封城,更是进一步造成能源和粮食成本飙升,把全球推向通货膨胀压力。如今很多行业都因为产品与服务实在太贵和物价飞涨而放缓了市场需求,造成制造商都面对产量过剩以及供大于求的情况。就连LCTitan都不例外,截至六月杪库存居然高达21亿106万令吉,几乎足以应付三个月的订单!随着竞争对手可能打起削价战来清除过多库存,LCTitan不可避免会在下半年遭遇更严峻挑战。

值得庆幸的是,LCTitan的资产负债表依旧稳健。零贷款和现金储备高达32亿令吉足以确保公司有强大财务基础可以度过不利局势。即使扣除掉印尼新乙烯 (LINE) 工厂项目所需的资本开销,公司的现金余额依然有9亿令吉。不过以目前表现来看,LCTitan不大可能会再复制上一财政年豪爽派发每股23仙的总股息,毕竟今年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就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都已经第三度下调全球经济展望来反映濒临全面衰退的机率越来越高。

上一回LCTitan仅用了三个季度就成功摆脱低谷,并在2021财政年首季写下盈利新高纪录,这一次管理层能够再创奇迹带领公司业绩起死回生吗?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Saturday, July 30, 2022

2022年7月投资小结 | 果真七翻身

美联储一如市场预期在7月27日宣布加息75基点并且释出减缓调息步伐,带动美股全面高涨,也刺激亚太股市跟着走高,马股连续两天强势回弹,最终以1492.23点挂收。8月份是企业财报季,估计不少企业将交出优于预期的季报,富时综指冲破1500点大关应不成问题。7月股市走势相当跌宕起伏,美国公布6月通膨率年增9.1%再创40年新高,引发经济衰退信号,投资者担忧美联储可能激进加大升息力度,推动美元不断走强导致令吉持续贬值,马股甚至在7月14日跌至1408.83点底部。所幸美国企业交出出色财报,加上扫除美国加息的不确定性,外资于月底重返马股怀抱,使得富时综指逐步回稳,最终全月升高48.01点或3.32%,成功摆脱五穷六绝魔咒,打了一场漂亮的七月翻身仗。个人组合今年表现亏损扩张至-8.37%,未变现累积亏损也提高至-26.29%

以下为持有股项的最新业绩:
Gadang - FY22末季净亏413万令吉,不过全年净赚4155万令吉优于上一年增长2.8倍,因此建议派息0.7仙
Luxchem - FY22次季净赚1833万令吉,按年增长10.6%,按季增长13.9%;派息1仙
LCTitan - FY22次季净亏1亿4592万令吉,导致首半年转亏4193万令吉;没派息
Homeriz - FY22第三季净赚1122万令吉再写新高,按年增长32.7%,按季增长8.5%;派息1仙

股息方面,这个月收到了RM1,575,待领股息减少至RM552.25。

交易方面,月初趁着股市低迷以RM0.56价格增持Elsoft,以及在RM0.54部位买进新股PCCS。

大马在7月中重开国会并陆陆续续提呈了不少法案,当中最引人瞩目的肯定是反跳槽法修宪案。有关方案已经在下议院获得超过2/3国会议员支持顺利通过,成功写下大马历史新篇章,有助于巩固大马政局稳定,迈向更成熟民主制度的发展和演化。随着首相拿督斯里伊斯迈已经宣布不会和希盟延长政治稳定及转型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在今年7月31日之前不会解散国会的协议已经兑现,加上社团注册局已经批准巫统修章展延党选的申请,而国盟不断施压首相来争取副首相一职恐怕弄巧反拙,估计公布全国大选的日期也不会太遥远了。但是现在对人民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是入不敷出,物价持续攀升更是导致民间苦不堪言。大马6月消费者指数年增3.4%,食品通膨率上6.1%更是推动通膨走高的主因。然而首相却洋洋自得地表示大马通膨率依然是东南亚最低的国家,因为经过政府努力推行各项计划包括提供高达770亿令吉的津贴机制,成功确保物价稳定和控制通膨。然而,假设大马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估计在1.44兆令吉左右,上述的津贴开销就占GDP的5.3%,接近于我国财政赤字。大马政府依赖的石油收入和大马石油股息大部分都用来支付补贴开销,而财长东姑扎夫鲁也披露,截至今年6月杪,大马联邦政府的债务高达1兆450万令吉或GDP的63.8%。面对如此庞大的债务规模,政府又是否还有充裕预算和举债空间来发展经济、教育、医疗、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其他领域呢?种种疑问,或许会在财长于10月28日提呈的2023年财政预算案获得揭晓,然而或许让人怀疑的是,这一次的财政预算案更像是执政者在举行全国大选前向人民大派糖果来换取选民一票!

Sunday, July 17, 2022

第三组合半年检讨

第三组合在今年上半年表现大跌-19.74%,也因此拖累了整体组合的投资绩效,未变现盈亏从去年底的23.90%减少至为6月底的-2.59%。除了因为马股下挫之外,也有其他个别因素的干扰,比如Cypark就因为不利传言造成股价暴跌超过60%;而Dialog、EWINT、FPI和RCECAP也从年初的股价顶峰下跌逾20%,导致投资组合的资产市值大幅度缩水。

半年过去仅完成一单股项转换操作,即在RM1.05部位减持VS Industry,并在RM0.465部位增持Cypark。虽然Cypark备受外界质疑,认为其两座太阳能发电厂和垃圾转能源厂房可能会再度延迟商业营运,进而影响其盈利表现以及产生自由现金流的能力。然而就个人而言,我还是相当看好Cypark的再生能源业务能创造未来稳定的经常性收入,进而在长期基础上为公司带来持续和稳固的现金流。不过在中短期方面,管理层就必须谨慎处理发展项目的进展以及财务风险,确保不会爆发收入减少、工程推迟或现金流中断的状况。

股息方面,至今天为止累积股息有RM1,599.53,距离RM2,600的目标并不遥远。然而从目前持有的公司来看,Cypark和EWINT在今年并不具有派息能力,而FPI已经在4月份完成派息了,因此踏入下半年,希望Hevea、Luxchem和RCECAP能给出更多的股息。

整体来看,反倒是YTL Power今年的股价走势相对平稳,半年涨幅为11.38%。随着YTL Power已经脱售澳洲资产和完成新加坡的大泉水电厂收购,有望推动业绩复苏和改善资产负债表,加上是公用事业,不受经济衰退或周期循环的影响,能够抵御通货膨胀和央行加息的冲击,也许会在下半年释出意外派息的惊喜。

至于下半年的投资策略暂时没有太多的头绪,依然会维持目前的组合规模和多元性,毕竟我的长期目标就是保障组合的稳健性来创造更高的股息收入来提升周息率。

Monday, July 11, 2022

动荡的一周

过去一周国内外发生太多的事情了,几乎每隔几天就有重磅消息,暂时抢占了新冠疫情、俄乌战争、全球通膨、央行升息等课题成为各大媒体报章的头条新闻,以下就大约重点整理:

日本  安倍遇刺身亡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7月8日于奈良一场助选街头演说活动中遭到凶手开枪遇袭,送进医院不治身亡,享年67岁。这项新闻很快震惊全世界,各国领袖纷纷谴责凶手的暴力罪行,并对安倍之死表达深切悲伤和哀悼。安倍是日本在位最久的首相,在2016到2007年、2012年到2020年两度掌权,不过在2020年却以健康不适为由辞职。然而下台后的安倍在自民党仍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并持续推动修改宪法的努力以扩大军费开支来提高日本防卫能力。

安倍留下最著名的政治遗产为“安倍经济学”,是安倍在2012年上台时推出的一系列改革,即:超宽松货币政策、财政刺激和经济结构性改革,希望能通过三支箭将长期积弱不振的日本经济从持续20年的停滞中解放出来。不过时至今日显然没有达到当初设定的目标,尤其当现在各大央行已经紧缩货币政策,加息抑制通膨的大环境下,只有日本仍在维持宽松立场来坚定地支持经济复苏活动。

安倍枪击案发生后,或许有助于现任首相岸田文雄执政的政府能够顺利控制参众两院三分之二以上的议席,进而推动修宪动议来付诸全民投票。一旦支持率过半就可修改宪法,完成多年以来连安倍都未能做到的事情。而日本重新加速右倾、增加国防开支来强化军事力量,势必对周边国家尤其中国带来安全威胁,对日本的外交政策和国际贸易未必是好事,反而可能会长期影响日本经济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安倍之死可能永久改变未来中日台的关系。

英国  约翰逊辞职
英国执政保守党首相约翰逊不堪内阁同僚纷纷请辞的压力,最后不得不在7月7日终于宣布卸任下台,但将留任首相直到新领导人就位。在经历了新冠疫情期间爆出“派对门”丑闻的缠身之下,从一开始的否认转为公开道歉,造成约翰逊遇到严重的公共信任危机。即使挺过之后党内发起的不信任投票动议,但最新曝光的保守党议员性骚扰事件,成为压垮他政治诚信的最后一根稻草。约翰逊也成为二战后任期排名第四短的首相,在位2年又348天,比他的前任特丽莎梅还要短(3年又12天)。讽刺的是,正是约翰逊在2018年向特丽莎梅发起逼宫导致后者只能黯然辞职,今日约翰逊的遭遇可说是现世报。

约翰逊在位期间最大的胜利或许就是带领英国顺利完成脱欧计划,但英国脱欧之后显然缺乏完善规划或远景。而之后爆发的经济恶化、新冠疫情、通膨压力、民生生活成本危机,让约翰逊支持率大跌。随着约翰逊下台已成定局,无论是卫长贾维德、财长苏纳克还是国防大臣华莱士出任首相,继任者将面临政治、经济、贸易、外交等诸多艰难挑战。

斯里兰卡  大暴乱
斯里兰卡经济崩溃引发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自2019年新冠大流行后,由于该国长期依赖旅游业收入和侨民汇款收得的外汇急速枯竭,加上大量的借款加重债务负担,外汇见底无法进口不可或缺的重要商品。而2月份爆发的俄乌战争更是导致食品、燃料和医药品等成本飙升加剧风险,民生必需品严重短缺,激发人民愤怒并在4月份走上街头展开全国性示威活动。

5月9日一波暴力攻击行为造成9人丧命和225人受伤后,总理马辛达被迫辞职但也无法平息民怨。由于缺少美元,斯里兰卡政府已经无力支付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运输费用,导致经济活动几乎停滞。该国首季GDP下降1.6%,6月份通膨率达到创纪录的54.6%,央行也因此加息100基点至15.5%。新总理维克勒马辛哈坦言国家已经破产,并无奈宣布债务违约。7月9日,不计其数的抗议者包围总统官邸,总统拉贾帕克萨仓皇逃离,如今总统和总理表示愿意辞职下台。

美国驻斯里兰卡大使对此表示:“混乱和武力无法修复经济或带来斯里兰卡人现在需要的政治稳定”。然而,陷入严重经济危机的何止斯里兰卡,寮国、巴基斯坦、缅甸、黎巴嫩等多个经济体也纷纷敲响了警钟。

马来西亚  华玲大水灾
7月4日,吉打多个地方连续数小时暴雨,导致华玲爆发严重水灾。汹涌洪水造成伊纳斯山山崩,再迅速泛滥至山脚下的8个村落,酿成大约70间屋子被洪水摧残、至今夺走3尸4命的悲剧,近1500人受灾难影响。吉打州政府随即宣布华玲晋入天灾紧急状态,首相伊斯迈沙比里也下令全力救援。有村民质疑种植猫山王榴莲项目是引发此次山洪爆发的原因,然而吉打州务大臣沙努西则认为现阶段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和伐木活动有关,反而指出山上多个社区储水池爆裂,相信是引发山洪事故的主因。吉打环境局却指出,该局当初在2013年批准的是开发不超过5000公顷森林地用于种植橡胶树,但之后调查发现项目开发者却种植榴莲。沙努西对此解释他自2020年7月上任后就已经通过森林局停止有关计划,并在原山地上展开重新种植树木的计划。如今反贪污委员会也已经介入调查该项目是否存在腐败因素。

无论如何,水灾和山洪在我国频繁发生,政府不能再继续漠视天灾事故并简单归咎于天气因素。政府需要拿出魄力和勇气来应对气候变迁课题之外,也必须刻不容缓地从城市规划、森林覆盖、环境评估、排水系统等各方面角度重新检讨和采取相关改进行动。政府不能一次次以降雨量过多为理由而让人民饱受失去家园并沉寂在永远失去亲人的痛苦当中。

我们甚至不能也不该再承受下一次大水灾的打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