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14, 2020

投资PRS继续享有扣税至2025年!

上个星期国盟政府终于提呈2021年的财政预算案,其中一项让人兴奋的建议就是原本投资在私人退休金计划 (PRS) 可以豁免扣税的优惠,将从2020年再延长至2025年,投资人可以继续得到最高3000令吉税务减免。关于PRS的介绍和好处,连第一天前辈Ali都已经写过了所以我就不再重复。这里我就大略解释明年我的税务规划。

首先,政府允许从明年1月开始,公积金局的雇员缴纳率从11%降至9%,为其12个月以增加会员的可支配收入。虽然会员可以选择维持11%的公积金缴纳率,但是我不打算这样做,因为其实我现在缴付的公积金数额都已经超过扣税最高7000令吉的限制了,反而如果我把这笔多余出来的可支配收入完成资金转移至PRS,我就可以达到在个人税务减免最大化的效果。

理财专家认为会员过早把公积金存款领取出来会严重打击未来的复利效应是有其道理的,但就我而言,第一我目前累积下来的公积金存款远远超过当局根据年龄设定的基本存款额,因此我完全可以选择稍微放缓缴纳公积金的数额,第二就是这笔资金是用在投资而不是消费,而且PRS与公积金同样都是具备资本增值和复利效应的长远计划。
再补充一下,我投资在股票所获得的大部分股息会充作捐款用途,一些捐款给获得政府批准的非盈利机构或者基金会,可以被允许用来扣税,而且从今年开始可享有的所得税减免已经从最高7%上调到10%。对我来说,这不过是一个完成资金转移的动作,即从企业那边获得的享有利润分配给社会上更需要帮忙和协助的弱势群体,我所得到的税务减免才是我真正应得的酬劳。

最后,我估计我的可征税年收入介于在5万令吉和7万令吉之间,符合政府建议减少1%的个人所得税税率的年收入范围,虽然也就省下那200令吉而已,不过综合上述的几个举动,这些可扣税项目加起来也很接近我的一个月收入了,而这些扣税项目节省下来的税务又能拿来再投资呢!

个人税务本来就是财务规划的其中重要组成环节,虽然与投资绩效没有直接关系,然而善用合法的节约税务途径可以有效的达至节税成本最大化以及提高个人财富。

Sunday, November 1, 2020

Tek Seng的最新业绩

Tek Seng的最新业绩虽然不像手套股呈现指数型增长,不过整体表现还是符合投资者预期的。连续三个季度都取得进步,主要还是得益于新冠疫情爆发导致无纺布需求暴增。而企业添购的新机械会在十一月中正式投运,届时现有产能将翻倍以应付持续不断的订单,管理层就表示无纺布的订单预计累积到今年底了。

营业额和净利对比去年同期都取得成长,管理层对此解释三个主要重点:
1)无纺布产品需求持续上扬,主要来自于个人防护装备例如口罩和防护服以及家具行业
2)聚氯乙烯 (PVC) 业务销售提升,尤其来自于家用和家具用途
3)较高的无纺布产品售价

让我感到好奇的是管理层两个重点居然都提及了家具,于是便上网查询了一些资料。原来,床垫内用的独立袋装弹簧基本都是用无纺布袋,另一方面,枕头用的防尘袋还有手提袋也是无纺布做的。在新冠疫情刚刚爆发时期,由于无纺布和其原材料 - 聚丙烯 (PP) 的供应短缺,基本都被口罩占用了,一度造成无纺布价格飙升。不过由于可替换性高或原材料差异原因,家具行业受到无纺布影响还是比较小的。此外,一些人造皮革家具沙发,其实也是由PVC做成的。

Tek Seng的获利表现来自医疗领域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了,只是有点想不到原来近期这几个月以来世界各地因为疫情反扑、居家办公成为新常态,造成国内外家居产品订单强劲,间接地也让Tek Seng从中受益。想想下也对,既然本地制造商都因为木制家具订单爆满导致供不应求,那么床垫、枕头和沙发的生意(软制/皮革家具)肯定也差不到哪里去。无纺布的用途非常广泛,对Tek Seng来说这肯定是门值得长期投资与经营的生意,为此管理层就拨出了2000万令吉作为资本开销。

疫情当下,管理层在对未来展望方面还是强调无纺布业务的重心会是在医疗物资用途。为此企业就取得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鉴定 (ISO 13485 & 9001) 以确保在生产卫生用品过程中安全和质量都必须符合法规要求,从而提高客户信心、扩大市场机会和增加销售渠道,另外管理层也在寻觅扩大国外市场的机会来让企业持续取得成长。

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进军口罩制造领域,然而国内专门生产无纺布的业者依然不多,随着客户群增加,对Tek Seng的生意来说总是好事,加上企业产品也涉及家具领域,相信未来至少长达半年的销售和利润都有清晰可见度。不过原料价格波动、新冠疫情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以及外汇变化都是可能影响企业营运表现的利空因素。

Friday, October 30, 2020

2020年10月投资小结

受到国内疫情和政治乱局的不利因素,加上全球疫情反弹以及美国总统大选即将来临的外围忧虑影响,来到10月的最后一天富时综指大跌,最低见1461.05点,下滑34.15点或2.28%,最终收在1466.89点,股市表现跌至5个月以来低位。个人组合则因为家具股的价格上扬带动整体表现,从上个月的-8.96%收窄至-4.21%;未实现累积亏损也减少至-21.72%

股息方面,这个月收到RM714,待领股息有RM1,712.25。

企业活动方面,Homeriz就作出建议每4股派送1红股及1凭单,享有权日待定。让我感到意外的是Homeriz才在去年4月的时候同样建议4送1凭单呢。

至于这个月也进行了3笔交易,单在今天就以RM1.52和RM0.495逢低买进Serbadk和Hevea,而在前几天就以RM0.78的价格加码Tek Seng。

以下是持有股项的最新财报成绩:
Luxchem - FY20第三季净利赚1420万,按年上升65%,按季上升88%;没派息
LCTitan - FY20第三季净利赚7877万,按年下跌14%,按季下跌11%;没派息
Homeriz - FY20末季净利赚720万,按年上升61%,按季上升193%;建议终期股息每股1.5仙
Tek Seng - FY20第三季净利赚810万,按年暴增42倍,按季上升24%;没派息

展望11月,美国总统大选、2021年财政预算案和全球疫情恶化导致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美国和印度等确诊人数持续进一步攀升,而我国的雪隆和布城延长有条件行动管制令则有可能损及末季经济和企业盈利的复苏脚步。最叫人民受不了的是当我们已经活在水深火热的时候,国内政局依然纷争不断,一帮政客还在为了夺权加剧国内乱局动荡,甚至连首相都有意祭出紧急状态来抗衡态势,但却被国家元首拒绝。有鉴于各种的诸多利空因素导致市场风险和抛售市场升温,接下来的马股指数有很大可能还会继续往下跌。

Sunday, October 25, 2020

纬创买下大马工厂,继续扩大全球布局

今年7月17日,苹果的第三大iPhone组装厂台湾纬创突然抛出震撼弹,宣布以33亿人民币(5亿美元)出售昆山厂给中国代工厂立讯精密,相关作业预计今年底前完成。相隔几天后纬创意外宣布入股立讯精密,通过中国旗下4间子公司取得对方的30亿人民币普通股,持股比例达0.81%,以加强双边策略合作关系。

这意味立讯精密直接以买厂带订单方式,接手苹果业务。根据了解,这工厂在2019年的营业额为1,422亿人民币,占纬创营收之16%,但是认列收益才2.97亿人民币。代工的收益表现并不亮眼。主要是纬创负责旧款手机订单而非最新手机,使得其手机组装事业对整体收益贡献不大。分析员认为,纬创终于将中国的手机组装业务出售于立讯精密,有望解决自2015年以来就不断压抑公司整体表现的营运变数。

而在淡出中国代工业务后,纬创加速扩展印度制造业务,未来其苹果iPhone组装业务中心也将从中国转为印度制造,并很快展开大规模招聘。

今年中印度政府宣布投入价值约5000亿卢比(约66亿美元)的财政激励和配套设施,以吸引全球智能手机和相关零件部分厂商前往印度设厂。然而其实纬创早在2017年就已经在印度布局制造,如今纬创在该生产激励政策中承诺投资数额为130亿卢比(1.76亿美元),土地大约为40英亩,分两阶段兴建工厂和相关设施。纬创目前在印度每月生产约20万部廉价手机iPhone SE,计划在今年底将产量翻倍,并着手开始组装iPhone 12以在明年中交付。

9月7日,印度科技部长表示,苹果已有8家代工厂从中国转移至印度。虽然印度文化与语言沟通差异,生产效率与中国有一大段距离,但是印度薪资低廉,外资享有政府提供的更多补贴和租税优惠,尤其背后更是离不开苹果CEO库克针对全球局势变化而作出的苹果全球供应链战略调整。

纬创对于出售中国工厂的说法是将持续聚焦业务组合和全球布局战略优化,以因应外在环境的快速变迁。言下之意即是考虑到持续开打的美中贸易战、新冠疫情以及中国印度矛盾加剧,集团决定提前部署分散风险。尽管纬创营运已经很全球化,但要做到更前端的布局,拥有13亿庞大人口的印度是重要据点。

纬创将更加积极投资未来关键技术,加速5G、人工智慧、车载装置和智慧医疗等新事业领域发展,强化产品组合与获利。纬创也不忘强调会通过加码投资台湾、墨西哥、印度、马来西亚、越南、捷克及中国其它地区做产能规划。

果不其然,10月20日纬创就透过其大马子公司 - Wistron Technology (M) S/B以2,874万美元(1.2亿令吉)收购Western Digital (M) S/B位于八达灵再也的工厂。根据消息透露,纬创不会重新发展该厂房,但会选择展开新业务,而非如先前Western Digital的硬盘驱动器制造业务。外传纬创可能会在新厂房进行物联网或智能音箱制造业务,预计明年上半年投产。 

根据消息,纬创今年已经取得智能音箱大厂Sonos代工订单,首度跨入智能音箱领域,不让同行竞争对手专美,加上智能音箱与智能家庭产品的成长性备受看好,除了有望带动业绩之外,也可以提高非中国产能比重、降低地缘政治的风险。

种种迹象显示,台商在美中贸易战和疫情影响之下调整生产模式,部分电子厂都已到新南向国家布局寻求可能的合作模式与市场商机。纬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选择来大马扩增业务,而且其旗下大马子公司 - FPI(9172,主板消费股)的主要业务就是专门代工生产音箱器材和乐器产品,双方有望在接下来展开更紧密的合作,这也吻合了FPI的管理层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上就透露口风说目前FPI与纬创正在研发新产品,莫非FPI早就为了进军智能音箱领域而率先准备?

遗憾的是,不管是之前的富士康竞购SilTerra或这一次的纬创买下大马工厂,均没有得到当局或观察者的足够重视。美中科技战持续角力,美国封杀中国企业、对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更高关税,逼得品牌商和他们的代工厂们不得不寻找对策,不是把部分生产线撤离中国,就是把工厂转移至其它发展中国家来分摊风险,形成了各自服务中国和美国市场的两条供应体系的规划。台商如纬创就是在这样的严峻大环境之下重新定位再出发,相比之下大部分的大马业者虽然受惠于因美中贸易战而转移的代工订单,却没能适度探讨走出本地舒适圈、迈向全球发展的可能性,如何把本地企业升级、打造更加完整的工业生态,似乎没有人可以给出答案。

Saturday, October 17, 2020

浅谈SilTerra的竞购战

目前全球半导体业界对圆晶产能供不应求,科技订单应接不暇,主因是美国进一步制裁中国华为和中芯国际、新冠疫情意外带动消费者的电子产品支出,以及半导体销售强稳,导致圆晶厂成为各国企业关注的战略物资之一。较早前国库控股就标售独资子公司SilTerra的活动已经在7月31日截止,共有4家公司参与竞标,包括两家外资台湾富士康和德国X-FAB,以及本地上市公司DNeX(4456,主板科技组)和GPacket(0082,主板电讯媒体组)。据悉富士康是提出大约1亿2500万美元(约5亿1600万令吉)的价格领跑其它竞标者。

按照正常评估,早就想脱售亏损多年的国库控股理应接受出价最高的富士康,尤其对方还是全球最大代工集团。但是马来西亚当权者的思维不能以一贯逻辑来推断,尤其SilTerra被视为是国家重要资产之一,怎么能够轻易出售给外国企业呢?有舆论主张,国库控股身为马来西亚主权财富基金,必须持有分配和增加土著股权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于1995年成立的SilTerra最初目的,就是为了要提升马来西亚在半导体前端供应链的价值。因此,富士康的高价全购肯定不能令部分当权者完全满意。

在此情况之下,DNeX有可能以黑马姿态胜出。消息指出,DNeX与北京盛世投资以60:40股权比例合组财团,现金出价仅为1亿3600万令吉,比GPacket提出的2亿3500万令吉还要低。不过DNeX将承担SilTerra的2亿1000万令吉银行借款,并为SilTerra注入5亿令吉的营运资金和资本开销,总投资额为8亿4600万令吉。在全球纯圆晶厂代工领域中排名第16位的SilTerra的总产能为每月可以生产4万片8英寸芯片,DNeX计划将其产能使用率从目前的50%提高至80%,保证其合作伙伴北京盛世投资将承购其芯片,并注入及时技术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设备,以满足市场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盛世投资也是中国芯片产业包括中芯国际的基金投资者之一。

虽然DNeX的报价无法胜过富士康,但是该公司拥有帮助企业转亏为盈的经验,而现有业务主要为政府和私人公司提供贸易便利和电子解决方案的生态系统,因此计划将SilTerra用作大马高科技生态系统的平台。若DNeX成功收购,SilTerra将成为大马进行软硬件发展的由土著控制的公司,凭着这一点就有可能会令某些当权者认同,毕竟对他们来说,国家利益和土著尊严比金钱来得更重要。

至少DNeX的独立董事Datuk Seri Syed Zainai也是这样认为的。他表示SilTerra也许就是唯一能够完全参与晶圆制造的本土公司。他也道破了其中关键:虽然我国为此已经耗费掉大量金钱和时间(建设一座晶圆厂估计至少要十亿美元),迄今也没看见成果,然而不论国内外电子科技领域本来就是很烧钱的行业,富士康就是看中SilTerra已经拥有现成设备与产能才来参与竞标,否则以他们的财务实力,再建一座比SilTerra更加先进的晶圆厂有何困难?当然,如果认定DNeX顺利引进中国基金和技术,就有望促进和完善国内半导体行业也未免过于一厢情愿了吧。

截止目前为止,SilTerra的竞购战仍还没最终结果。然而经历过宝腾和马航的正反例子,国库控股应该吸取足够教训与经验,进而做出最有利的决定。

注:以上只是我的粗略观点而已,特此附上另一学者的文章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