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9, 2024

2024年2月投资小结

首两个月个人组合表现增长6.81%,符合大盘走势。富时综指收市1551.44点,比一月份上升38.46点或2.54%。未变现累积亏损和上个月差不多一样达-13.95%

以下是持有股项的最新业绩:
Luxchem - FY23末季净赚1107万令吉,按年暴涨347.2%,按季增长22.0%;派息0.8仙
Tek Seng - FY23末季净赚65万令吉,按年暴涨3倍,按季增长37.6%;没派息
YTL Power - FY24次季净赚8亿4512万令吉,按年暴涨325.1%,按季微跌0.3%;没派息
Matrix - FY24第三季净赚5724万令吉,按年增长5.3%,按季减少10.6%;派息2.5仙
Elsoft - FY23末季净赚57万令吉,按年暴跌1倍,按季减少62.1%;派息1仙
Liihen - FY23末季净赚1525万令吉,按年减少9.4%,按季增长3.5%;派息2仙
Favco - FY23末季净赚1661万令吉,按年增长3.9%,按季增长37.2%;派息9仙
OCK - FY23末季净赚1017万令吉,按年增长11.7%,按季微跌1.5%;派息1仙
Kimlun - FY23末季净赚665万令吉,按年暴涨125.4%,按季转亏为盈;派息1仙
MyEG - FY23末季净赚1亿5016万令吉,按年暴涨1倍,按季增长25.1%;派息1.68仙
Kenanga - FY23末季净赚2208万令吉,按年增长59.4%,按季减少6.5%;派息7仙
Hevea - FY23末季净赚268万令吉,按年减少41.2%,按季暴涨7倍;没派息

股息方面,这个月没有进账,待领股息则提升至RM2,122.20。

交易方面,趁着TNLOGIS业绩良好而股价上升的时候套利了结,以RM0.73价位平仓。

这个月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令吉兑换美元持续贬值,一度跌破4.80水平,逼近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期,而令吉兑换新币也一度跌破3.57水平,是两国分家以来新低记录。纵然政府和分析员都认为令吉严重被低估了,然而事实就是摆在眼前,再大声的喊话也不能挽回更多的市场信心。联合政府只能付出更多努力引进更多外资,推动经济结构改革来提升国家表现。虽然去年末季GDP按年仅增长3%,低于市场预期导致2023全年成长3.7%。不过大马贸易额在今年1月却止住十连跌,按年扩大13.30%至2347亿令吉,让市场有所期待,认为今年大马经济有望取得4到5%的增长率。不过就个人而言,目前最希望的是国内政治热度可以有所降温,朝野议员必须联合起来,携手为国家发展和利益合作。遗憾的是在野党却不断炒作种族和宗教课题,冀望制造混乱来推翻政府上位。新任国家元首在新一届国会发表施政御词,提醒各方勿破坏政府稳定,想玩弄政治就必须等到下一届大选,竟然被在野党认为这只是元首的个人观点而已。如此的傲慢和无礼,也意味着接下来的国内政治稳定有待确认,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政府要如何专注拼经济、令吉要如何走强也实在看不到明朗的方向,而这两项痛点也将成为在野党在短期之内攻击政府的最佳利器。

Saturday, February 17, 2024

股市随便聊

近期新闻不断炒作全球股市,如日股延续涨势,日经指数昨日早盘39000点大关,接近1989年的历史高点了。然而日本的实体经济却停滞不前,虽然较早前因受到全球通膨影响导致日本物价上涨和薪资调涨驱动经济增长,然而由于货币长期贬值和负利率政策以及人口老化等因素,日本经济很难再取得进步了,如今更是被德国超越跌至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更预测,日本将在2026年被印度取代,进一步跌至全球第五。讲到印度,就不得不提其股市也呈现火热势头。印度经济迅速壮大,加上该国是全球供应链重组受惠国之一,吸引投资散户和外资大举涌入股市,Nifty 50指数如今已经涨至22000点为历史高位。随着投资人看好印度前景,其股票市值不断飙升直达4兆美元,首次超过了香港,成为全球第四大股票市场。

印度股市上升势头迅猛的同时,香港股市却出现了历史性的暴跌,香港恒生指数从2021年高峰期的30000点跌至目前的16000水平。以往中国一些有影响力和创新力的企业都选择在香港上市,然而过去几年中国严厉的新冠清零政策、监管打压、房地产危机以及与西方的外交关系紧张,都削弱了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吸引力。而中国股市也情况不妙,其股票市值从2021年最高点跌逾60%,蒸发了近2兆美元。上证指数不断往下探直至1600点、千股跌停的罕见局面,让众多股民近乎崩溃。中国股市开年不久就经历这样的震荡下挫也迫使中国国务院突然宣布更换证券委员会主席,易会满被罢免,由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吴清接任。虽然这项人事变动宣布后股市有些回弹,然而股市下跌毕竟与其经济有关,尤其是房地产泡沫破裂。根据当地报道,中国房屋销售萎靡不振,房屋库存暴增,现存的房屋和在建筑中的房屋可能需要至少五到十年才能消化。由于房屋过剩日益严重,中国几乎所有城市的房价都在下滑。另一边厢,房地产业债务危机爆发,不少房企暴雷发生债务违约,数以万计的业主遭遇烂尾楼和房价下跌而陷入生活困境。尽管中国监管当局采取了许多松绑措施,但效果不佳。这也迫使中国在今年1月26日推出所谓的白名单计划,提供精准贷款服务给深陷债务危机的房企,为市场注入足以维持其生存的资金流动性,贷款总额很可能高达三兆人民币。从之前官方的观望态度转为出手挽救的立场,足以反映中国房地产市场债务危机的严重程度和它对整体经济的影响都超出了中国当局原先的估计,当下局势已经来到不出手不行的地步了。

另一篇新闻就有趣了,美股的科技七雄(微软、苹果、辉达、谷歌、亚马逊、面书和特斯拉)市值总计高达13.1兆美元,高于中国股市总市值11.5兆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最大对冲基金 - 桥水 (Bridgewater) 在去年底对辉达持股加码458%,同时还增持了苹果、谷歌和面书的股票,显示桥水对美国科技领域的信心和前景。目前道琼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达38000点和16000点的历史高位,反映出美国市场牛气十足,投资人依然对美国经济复苏保持乐观心态。若美联储一如市场预期在今年开始降息,很大可能还会掀起新一轮的股市上涨。但换另一个角度,美国经济持续强劲,美联储也许会采取延后降息的决定以免经济过热,而且目前也远远还没抵达美联储设定的2%长期通膨目标。

我国方面,马股走势开年以来还算理想,富时综指上涨了5%。但若和过去相比,却始终未能重返2018年的1800点高峰时期,这多少和政局动荡和经济增长放缓有所关系。政治不稳定,就不能吸引外资青睐我国;政权不断更迭,则影响政策上的连贯性和稳定性;政策反复无常,各单位不能有效地顺利执行,就会打乱了经济运作和市场效率。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不是单凭着政府信心喊话就可以让人相信国家确实是在走在经济复苏增长的道路上的。

Wednesday, January 31, 2024

2024年1月投资小结

迈入全新一年YTL Power股价持续神勇,仅一个月时间就从去年底RM2.54涨至RM4.11,涨幅高达61.81%!在YTL Power的带动之下个人组合成长了6.46%,至于未变现累积亏损也从-18.80%收窄至-13.18%。另外,Gadang、OCK和Kenanga也难得都取得了双位数增幅,很大可能是因为马股表现出色带动了大盘,虽然短暂受到小股风暴影响,然而市场依然交投炽热,最终成功突破1500点并收在1512.98点或上涨了3.9%。

股息方面,本月收到了RM300,待领股息仅剩RM140。

操作方面,本月执行了两笔交易,分别以RM0.345和RM0.53增持了Hevea和Elsoft。

国内方面,国家银行一如预期维持利率,而新任国家元首也于今日正式登基,预计政局会更加稳定,有望吸引更多外资。市场预计美联储会在今年开始降息,因此令吉有望走强,进而提升经济表现和减缓物价高涨的成本压力。不过联合政府已经开始展开一连串动作来削减开支以财务状况,除了推出新税之外,水费正式调涨、计划以公积金取代公务员退休金、推出PADU系统以提供针对性津贴,展示了政府准备执行合理化津贴的决心,然而在取消一系列的津贴和辅助金后却有可能会推高通膨的可能性,因此政府也在较早前推出了渐进式薪金,盼望能够提高人民工资以应付日益高涨的生活费用,然而成果如何却有待观察。

外围方面则不见乐观,以巴冲突有扩大战火的倾向,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互相攻击,而红海危机则持续升级,扰乱了全球航运和贸易供应链导致运输费暴涨,作为开放式经济的马来西亚迟早也不能幸免于难。相比起较早前我国政府非常积极表达对巴勒斯坦的支持而发起的募集捐款以及在学校举办巴勒斯坦团结周而引起了不少争议,然而当前全球通膨似乎有卷土重来的迹象却迟迟不见政府有正视此项课题,不知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是否准备好了任何良策来应付这场潜在危机呢?

Sunday, January 21, 2024

小股风暴

2024年伊始马股就发挥元月效应,指数上涨并很快就冲破1500点,每日交易量和交易额对比去年12月显著提高。随着柔佛苏丹伊布拉欣即将接任国家元首、马新签署柔新经济特区合作备忘录以及今年有望迎来超过220亿令吉潜在大型基建合约,诸多利好因素催化了柔佛概念股、建筑与产业股等等因此带动股市上涨,似乎有望扭转去年马股颓势,然而过去一周市场突然风云变色。根据新闻报道,开年迄今多达13只股项股价暴跌;11家公司接到不寻常交投 ("UMA") 咨询,如此情况逼使两大证券机构 - 大马股票交易所和证券监督委员会出面信心喊话,强调股市基本面依然完好,小股风暴仅限于少数股项并没蔓延至整个市场。13只股项当中,最让人惊讶的就是RAPID(7765,主板产业股)从去年底的RM28.48急速崩跌至1月19日之RM2.78,市值足足蒸发了将近98%!而RAPID大股东游光春持有的另两间上市公司 - YNHPROP(3158,主板产业股)和IMASPRO(7222,主板工业产业服务股)也受到牵连,今年以来分别暴跌RM3.40和RM2.51。

小股风暴在今年段期间内越演越烈,一些证券行担心遭受池鱼之殃,要求投资者必须预付现金才能交易近日频频跌停板的股项。目前,证券行锁定的共有15股包括上述3家提到的公司,然而名单内居然包括业绩向来稳定的GTRONIC(7022,主板科技股)。根据市场观察员指出,GTRONIC和另外3家同样面对股价庞大卖压的ARTONIQ(0038,创业板工业产品服务股)、APB(5568,主板工业产品服务股)以及SCIB(9237,主板工业产品服务股)都拥有共同董事。值得一提的是GTRONIC原来是雇员公积金局 (EPF) 持股比例最高的科技股,不过EPF在过去一周多次减持GTRONIC,有可能引起投资者担忧导致恐慌性抛售。而去年12月才入股GTRONIC成为大股东的APB不幸也跟着中枪,其股价也受到拖累。

随着两大机构出来喊话,马股在周五终于反弹,逆转前几天涨少跌多的局面,然而是否判定小股风暴已经结束却还言之过早。不过这一事件发生在马股却是相当罕见,因为股价崩盘来得毫无理由,收到UMA咨询的公司也大多以不知道、不知情作为回应。作为投资者,我们只能尽量避开没有强稳基本面的公司,因为这些公司的价格便宜很容易会受到市场传言而被炒起来。对一些投机者来说或许这些所谓的仙股才是真正赚钱的机会,但对更多以为可以在股市赚快钱的人来说,其实他们才是等着被收割的韭菜呢。

Saturday, January 6, 2024

2023全年总结和展望

告别2023年又是来到新的一年,这篇总结比往年来得迟因为工作忙碌的关系,直到现在才终于抽得时间好好总结去年股票组合的表现。富时综指全年下滑2.73%收在1454.66点,已经是连续三年走低,然而个人组合却上扬8.78%了打败马股,并且未变现累积亏损也继续收窄至-18.80%。组合绩效出色最主要是因为YTL Power在全年股价足足上涨了2.55倍,虽然持有股份其实不多,但仍然为组合带来最高的账目盈利。除此之外,Liihen、Matrix和MyEG也贡献良好,抵消了其他股项损失。2023年的交易量也大为减少从前年的21单跌至9单,因此股票组合面值也仅为增加3.97%而已,这主要是因为实际可动用的资本并不多,因为部分现金已经被挪用来供屋、定存、基金等其他地方去了。

若说2022年艰难的决定是卖出Serbadk,那么2023年也做了同样的决定就是清空GKent了。由于业绩退步,企业前景不见乐观加上派息也缩水,几经思考之下还是做出了痛苦的选择,而这也成为了2023年唯一卖出的操作。

2023年马股其实表现中规中矩,1月虽然曾突破1500点奈何几乎全年表现不利,外资撤走、令吉贬值、美联储升息加上以巴冲突,都增加了市场波动和紧张情绪。大马方面,虽然结束了6州选举,但是国盟持续放话要推翻联合政府,加上政府靠拢右派,使得国内政治局势久久不见降温,也影响了国外投资者对大马的信心。不过在跌宕起伏的过程之下,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发挥施展合纵连横手段,稳住各党对政府的支持,顺利度过了全国大选后的执政第一年。而安华在2023年积极出国招商引资,从中国、美国、日本等获取超过2000亿令吉的谅解备忘录,不过如何把这些投资承诺转为兑现,则有赖于各部门的执行和跟进。另外,中国和印度来马免签正式落实以及放宽第二家园计划门槛,有望带动我国旅游业复苏,而2024年又是马中建交50周年,中国主席习近平极有可能来马来巩固两国关系,进而提升双边贸易和投资,对政府推动经济来说非常关键。因为经历过去几年政府更迭和新冠疫情打击之后,我国经济已经比其他东盟同僚落后很多脚步了。因此安华在展望今年时就说2024年是必须要拼经济的时候了,尤其在12月12日安华终于完成内阁改组,从28部门增加至31个,冀望能够提升内阁表现以加快推动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 (NIMP 2030) 、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 (NETR) 和昌明经济新方案等等,留给安华改善经济其实也不过是剩下4年时间而已,因此新内阁没有蜜月期必须要更加努力工作了。

很难说今年会比去年更好,但是大概率是最坏的已成过去,尤其政治动荡和高通膨已慢慢褪去。不过外围因素方面,俄乌战争即将踏入第三年,以巴冲突或扩大至中东,因此地缘政治风险可能继续影响市场走向。另外,今年是全球国家选举关键一年,如美国、印度、印尼、英国、台湾和俄罗斯等,任何意外的结果都会对市场带来重大冲击。

就个人而言,能否延续去年的投资表现并不容易,因为每一年的挑战都是新的开始,但至少去年的成绩让我更有底气,也更有信心迎接全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