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24, 2021

季报分析 | Luxchem 1Q21业绩探讨

Luxchem的今年首季业绩非常出色,营业额和盈利双双破新高,对比去年同期就涨了30.6%和105.9%,分别达到2亿2787万令吉和2057万令吉。一如往常,管理层在文告里头没有透露更多细节,只能靠自己勤做功课来分析了。

首季净利上扬主要贡献自贸易部门的获利能力提高,税前赚幅从去年同期的2.53%涨至7.99%,至于制造部门的税前赚幅则维持在14%左右。根据投行分析员认为,Luxchem已摆脱疫情冲击,随着国内外经济重新开放,市场已恢复对化工产品的需求。值得留意的是Luxchem现金部位从去年底的1亿4036万令吉增加至首季的2亿5094万令吉,主要是来自外部融资而并非内部增长所得。原来企业在首季进行私下配售已经筹得7086万令吉,加上来自银行的3561万令吉贷款,这些资金将用在去年底企业公布斥资1亿2100万令吉收购化学品公司Lexis的55%股权。

根据本身观察,Luxchem的未来估值具有上升空间,主因是以下3点还没反映在基本面:
1)企业收购Lexis可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获得6000万令吉的盈利担保;
2)管理层在去年曾透露旗下子公司TMSB的年产能将从18,000公吨提高到24,000公吨,然而2020年财报却揭露至年底的年产能仅是19,800公吨,或许剩余的产能扩充计划会在今年才完成;
3)早几年前企业就已经在巴生港口英达岛收购地皮准备兴建仓库,但到目前为止似乎没有提到任何进展,也许是因为疫情关系和落实行管令导致计划进一步延迟。

如以上提及,Luxchem的现金部位提高主要来自外部筹资,首季的自由现金流也仅为419万令吉,不过让人意外的是企业却宣布派发每股0.9仙的股息,因为根据以往纪录,多年来Luxchem都是维持在次季和末季派发股息的习惯,因此这次破天荒的动作是不是暗示着接下来企业的获利能力会更加强劲呢?毕竟从目前趋势来看,Luxchem的营业额和盈利很大肯能还会继续成长下去并进一步提高现金部位,从而做到每季派发股息给股东的能力。

Sunday, April 4, 2021

GKent也进军手套领域了

1月份曾特地写文章来推敲GKent的发债计划,如今答案揭晓了,原来是GKent准备出资1亿令吉来购买主席丹斯里陈溪福持有的另一间上市企业 - Johan旗下子公司Dynacare的40%股权,借此机会进军手套和其它医疗品制造业务。目前Dynacare暂未有任何实质业务,GKent在完成认购后,将会负责手套厂房工程的设计和建造,总值高达6亿2410万令吉,预计两年内完成并在2023年7月31日正式投运。

Dynacare刚刚在3月29日完成买卖协议来收购位于霹雳州红土坎工业园、面积达71,980平方米的租赁地皮。Dynacare将安装和测试42条手套生产线,总产能为120亿只手套。第一条生产线将在今年8月投入生产,年底前则有6条生产线全面投运,其它36条生产线将在2022年和2023年分阶段启动。GKent也披露假设工厂全面运营42条生产线,按每100只手套的5.50美元平均售价计算,估计可获得24亿令吉的收入。

GKent相信这项投资可为公司带来稳定的收入来源,因为手套业务是可持续性的领域,不受经济周期影响。如果一切顺利,业务多元化至手套行业将为公司盈利带来25%贡献或更高。有人认为如今GKent进军手套领域已太迟,因为新冠疫苗都已开发成功并展开大规模接种活动,而且手套厂商不停在增产,加上其它行业的公司竞相加入手套领域分一杯羹也加剧竞争,普遍认为接下来几年手套将面临供应过剩的状况。然而长期而言,新冠疫情大爆发也确实导致世界各地面对医疗系统吃紧或崩溃,或许可以让各界终于意识到公共卫生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提升这一方面的基建和设备。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就认为,虽然很多人百分之百的精力都放在新冠疫情,但现在却是时候讨论如何为下一场大流行病的到来做好准备了。他强调,新冠疫情激发出的创新实践不仅能让世界更好应对下一场疫情,也有助消除很多全球性疾病如艾滋病、结核病、登革热、狂犬病等等。面对新冠疫情,他表示继续改善疫苗开发系统至关重要,这将帮助人类继续适应不断变化的病毒,从而彻底总结这场大流行病,并为下一次新型病原体的出现做好准备来改善人类对所有传染病的应对,最终加快全球卫生的进步。由此可见,医疗这一板块其实还有很多值得继续研究和开发的发展空间而不是仅仅这一次的新冠疫情而已。

话说回来,早几年GKent曾扬言在短期内把水表业务的收入比重从20%提高至50%,长期再进一步提高至75%,以弥补本地铁路建筑领域疲弱的影响,然而这一目标并未兑现。截至2021年1月底的最新业绩,水表业务的贡献也只得49%,这还是拜建筑业务收入对比两年前下降一半才取得的数据。另外,GKent的这次参与纯属投资决定,并没过问手套业务的日常运作,因此新业务表现如何将赖于Johan和Dynacare的执行能力和生产效率。

GKent原有业务表现平平不过现金充裕,若这项投资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回酬也不失为一笔划算交易,何况拿下建设手套厂房合约也得以提振低迷已久的建筑订单量,在接下来两年可为公司创造清晰的盈利能见度。

Thursday, April 1, 2021

2021年3月投资小结

投资人乐观冀望经济复苏在望,美债收益率攀高和市场预期通膨率上升引起升息忧虑,导致热钱撤出股市尤其是以成长股为主的亚太股市,短期内料不见好转。3月份手套股屡遭负面消息打击,尤其本周Top Glove又遭到美国禁令影响股价,造成手套股卖压加重拖累大盘走势。富时综指在最后交易日就重挫35.68点,尽数回吐3月涨幅,全月由起转跌,按月下滑4.24点至1573.51点,跌破1600点关口。个人组合表现稍有进步取得-2.49%,未实现累积亏损也收窄至-12.82%

股息方面,这个月收获RM519.73,待领股息增加至RM2,029.64。

交易方面仅以RM0.585的部位增持Tek Seng而已。

国行也在3月最后一天宣布,碍于今年初新冠确诊人数达到峰值,加上政府再度落实行动管制令,因而下调今年GDP的增长预测,介于6%至7.5%。不过更让我惊讶的是国行预测全年通膨介于2.5%至4%水平,比我想象中还高。国行总裁诺珊霞就指出,考量到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因此推动通膨上扬,不过通胀预期飙升只是短暂性的,仅反映了由供应驱动的通胀,并不代表国行将调整货币政策。换言之,我国仍将维持低利率环境,即隔夜利率依然保持1.75%不变。国行也估计全年失业率介于4%至5%,恐怕今年仍不能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由于新冠疫情加剧大马劳工市场结构性挑战,并放大技能不匹配、高技能工作创建不足等问题。而截止3月14日,多大594万名会员申请公积金的i-Sinar计划获得批准,提款总额高达524亿8000万令吉。我国公积金会员人数近1500万名,即是说每3人就有1人提前领出退休金,如此情况确实让人非常担忧,尤其大马人家庭债务占GDP比例高达93%更是前所未有之事。在失业率高企不下、新冠确诊案例持续四位数之下,国行对于今年复苏预测是否过于乐观有待政府的实际行动、疫情的防控效率和疫苗的接种进度来决定经济前景了。

Saturday, March 27, 2021

现金储备

这个月正好是我重返这城市的满一年。工作稳定、收入不错,越少担心本身的投资表现,在生活、工作和健康都兼顾良好,储蓄也有所增加了。资产配置方面也如我想象中发展,股票比例从以前最高80%之上已经回落至现在的72%左右,现金比例则持续累积至18%左右,手上拥有额外闲钱多少让我觉得更加宽心,因为我不太介意囤积现金,未来总是会有更好的买进时机。目前是低利率时代,各国大量印钱来刺激经济,基本上已经是处于资金过剩的状况造成资产价格高企不下,要找到低风险、高增长的投资标的也并不容易。不过一旦市场出现非常客观的折扣,手上资金总是能等到派上用场的机会的,而这也是伯克希尔哈撒韦董事长巴菲特的观点。

有别于巴菲特持有大量现金的做法,另一传奇人物 -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里欧认定现金就是垃圾(收益相对通货膨胀而言是负值),倒不如借钱购买收益更高的非债务投资资产来获得高回报更好。另一方面,电动车厂商特斯拉在今年1月公布买进了15亿美元的比特币,其首席执行员马斯克声称此举旨在运用那些无需维持在运营流动性的现金进行多元化投资并使回报最大化,尤其当法定货币的实际利率为负时,只有傻子才不会去看别处。

他们三人的观点不用,主要是各自立场和风格不一样。巴菲特是传统价值投资者,进行任何交易都是以经营生意的角度来出发;达里欧创办桥水基金管理1600亿美元的资产,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对冲基金,肯定以追逐利润和回酬最大化为首要目标;马斯克开发电动车和科技公司,自然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日常运营和新业务储备,吸金和筹资能力不在话下,自然不会把现金看在眼里。

就我而言,持有现金的目的就是等待低廉买进优质股的机会,因为本身的资产规模小而且资金有限,拼资本的话肯定不如身家丰厚的投资人或大机构有能力来炒作股票。我宁愿以不变应万变,等待市场恐慌的时候再进场。尤其目前金融市场因为疫情和央行大放水导致资产水涨船高,我实在没有必要"all in"来执行连自己都无法确定预计回报的投资交易。

当然达里欧和马斯克的话也不无道理,现在的实际利率非常低,目前我国国行利率维持在1.75%不变,但今年通膨率估计是2.5%,这等于今年的现金回报净负0.75%!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散户和投资者明知股市风险高,但在现金和定存收益非常低的情况之下,别无选择也只能涌入股市寻找更好回报了。我觉得目前我的股票占比正处于很舒适的位置,加上暂时没看到很好的机会,因此反而会趁这段期间偿还更多车贷来降低债务。

也因为采取这样的保守策略,估计今年我的资产组合回酬也只是接近4%而已(这还没纳入未实现利得或损失),主要是因为现金部位大增导致整体收益被拉低,不过市场总是波动的,如何善用现金来改善组合绩效是我今年最大的挑战。

Tuesday, March 23, 2021

浅谈美债收益率飙升

市场预期美国经济今年强力增长,将带动通膨上升,可能迫使美联储提前升息,使得美债收益率一直在飙涨。纵然美联储已经明确表示,在2023年之前将维持低利率政策,但依然无法阻止美债收益率的上扬走势。由于高估值股票尤其是成长股对利率变化相当敏感,因低利率有利维持高风险资产的估值,因此当美债回酬率涨至1.75%之时也给美股带来了极大的波动。

是这样的:今年全球开始展开大规模接种疫苗活动,经济形势肯定会大为好转,引导市场的乐观情绪。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估计,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7%;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分别预计增长4%和5.5%。然而这未必就表示通货膨胀也会跟着上升,因为目前由于疫情关系造成供需失衡,一旦经济解封,全球消费需求渴望迅速反弹,或将出现报复性支出,然而供应端的商品和服务未必及时满足市场的高需求进而推动价格上涨。以美国为例,美联储上调今年经济增长表现强劲,预期达到6.5%,自1976年以来首次超越中国(中国官方今年GDP增长预测6%)。然而即使出现通膨也纯属短暂攀高现象而已,原因是去年美国经济萎缩3.5%造成较低的基数效应。美联储就评估,通膨率在2021年预料飙升至2.4%后,明年将放缓至2%,因此美联储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继续寻求充分就业和长期通胀温和高于2%一段长时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已经明确表示,现在不是考虑加息的时候,讨论缩减资产购买还为时过早,美联储将继续每月买入至少800亿美元公债和400亿美元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 MBS) ,整体金融环境维持宽松政策,直至在达到就业和通胀目标方面取得显著的进一步发展。

一般上借款人(个人或企业)要保持良好信用,无非就是具备偿还能力和拥有足够抵押品。然而美国财长耶伦在2月22日的发表却颠覆了传统看法。耶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淡化了1.9兆美元纾困与振兴方案可能导致的债务水平上升的风险。她说,由于在非常低的利率环境下,评估债务的传统指标,如债务与GDP比率的警戒线就没有那么重要了。一个更重要的指标是联邦债务的利息支出占GDP的比例目前大概在2%,与2007年美联储开始大幅加息前相仿。这里就再次带出非常清晰的讯息:低利率和宽松政策将维持一段长时间,重要的是政府需要控制疫情,经济才能恢复正常。耶伦也说了,1月的非农失业率为6.3%(2月则是6.2%),包括在疫情期间至少400万人(失业超过6个月以上)因不同原因退出了劳动市场,实际失业率应该接近于10%(或等于3000万劳动力),这比疫情前普遍视为充分就业的3.5%低点仍有很大距离。

其次,美联储买债规模不变,主要是为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以让借款人有足够现金流来应付资金周转,不至于被迫套现资产导致爆发大规模企业债务违约,因为当金融资产价格下跌,能够提供抵押品的价值下降,导致流动性资金吃紧,不得不抛售更多资产,进一步降低借款人的信用,从而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商业活动。实际上,国际信评机构标普就指出,全球债务额在去年底升至创纪录的201兆美元,相等于全球GDP的267%。随着全球金融杠杆增加,升高债务违约的风险,企业违约率可能攀升至全球金融危机后2009年以来最高。今年美国垃圾级公司债违约率可能由一年前的6.6%升至7%,欧洲的违约率则可能由5.3%增至6.5%。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美国和欧盟已经别无他法,只能继续或加大购债步伐,直至金融情势和经济状况转趋有利后才做启动货币宽松退场的计划。

如何确保美国明年有望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对拜登政府和美联储来说都是非常艰辛的挑战。现在的问题是即便企业扩大工业需求,不少人也不愿重返工作岗位。理由是,疫情还没结束,他们担心自己会因公染疫。此外,许多学校仍未重新开放面授课程,被迫退出劳动力市场照顾孩子的妇女也无法重返职场。

另外一点就是,随着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了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经济刺激措施之一的1.9兆美元冠病援助方案,大多数美国人将额外获得1400美元支票,但这不代表他们将善用这笔钱来投入消费或偿还债务。今年因美债收益率上扬导致股市受挫,如纳斯达克指数就从2月中最高的14000点下滑至3月初的12000点,后回弹至目前的13000点水平,或将吸引更多散户和投资新手涌进股市,又或者继续追捧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高风险资产,尤其在今年1月份上演GameStop轧空事件和特斯拉宣布买进价值15亿美元的比特币后,更是点燃了散户的炙热情绪,让股市走势和资金流向更加波动加剧,也许还会持续影响整体金融市场的投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