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6, 2025

OCK的最新动向:推动子公司上市

上个月底,OCK突然发表文告,表示集团正考虑推动其持股52%的子公司EI Power Technologies S/B ("EIPT") 在马股创业板挂牌上市。集团补充这次上市建议仍在初步阶段,还未敲定最终相关细节或设下任何时间表。上网查看了解EIPT的公司背景,原来其业务为太阳能和绿色能源的EPCC工程总承包商,这几年来接了不少数据中心的订单如Bridge Data Centre、YTL Power、EPOCH Digital和EdgeConnex,此外也参与过Intel、KLIA和Sunway的基础设施工程,至今已经累积15年的丰富经验。

根据OCK的2023年度财务报告,EIPT的全年净利为449万令吉,对OCK的贡献比例其实很小,那为什么集团却优先考虑推动EIPT上市呢?当然,向市场筹资肯定是首要目标,同时也可分担OCK的借贷压力。其次,大马已经成功在数据中心领域吸引了大量外资,对基础设施和能源供应的需求预计将会持续增长,因此EIPT有机会攫取更多订单。两年前OCK的董事经理黄贞焜曾表示,虽然电信业务表现亮眼,但是股价却始终不见起色导致公司市值被低估,因此有意分拆个别业务上市。事实上,OCK在过去5年净利的年复增长率为8.48%,但是同时期的市值却只增长1.55%,难怪高层对此感到不满。因此,OCK可能想趁着这次机会把EIPT上市当作试水温,来为将来分拆电信塔业务先作充足准备。

就最新季报来看,OCK的财务表现保持稳健。因更改财务年的关系造成2025财年共有18个月,营收和净利对比2023年分别增长了34.0%和22.8%。此外,随着公司的自由现金流转正,OCK在2024年2月设下至少20%的派息政策以回馈股东,因此公司也在末季宣布派发每股0.3仙的股息,全年为1.3仙,相等于每股净利的32.5%。

稍早前OCK也和大马第二5G网络营运商 - U Mobile签署了解备忘录,合作推动在本地5G网络的室内覆盖 (IBC) 基建。U Mobile冀望借助OCK在展开电信基建方面的经验和能力,放眼在2026年7月之前将第二5G网络覆盖到我国80%人口区域的目标。此次与U Mobile的合作预计将增加OCK的订单,未来两年有望取得更好表现。

Monday, September 1, 2025

2025年8月投资小结

马股在8月成功摆脱之前颓势,随着美国对大马课税最终确定为19%,加上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在9月降息,富时综指顺势走高,全月上扬61.87点或4.09%,期间更是突破1600点大关,最终以1575.12点收盘。个人首八个月的投资绩效扩至-15.95%,未变现累积亏损增至-8.93%

以下为持有股票最新业绩:
Matrix - FY26首季净赚6294万令吉,按年上涨3.7%,按季上涨47.5%;派息1.75仙
Liihen - FY25次季净亏925万令吉,上半年累积亏损441万令吉;没派息
YTL Power - FY25末季净赚6亿7000万令吉,按年下跌37.5%,按季上涨36.9%;派息4仙
Uchitech - FY25次季净赚2242万令吉,按年下跌30.3%,按季上涨5.0%;派息4.5仙
Favco - FY25次季净赚824万令吉,按年上涨26.0%,按季下跌34.8%;没派息
GENM - FY25次季净赚4亿1675万令吉,按年暴涨4倍,按季暴涨4.7倍;没派息
OCK - FY25第六季净赚400万令吉,因更改财年无前期可比较,按季下跌27.3%;派息0.3仙
Kimlun - FY25次季净赚2364万令吉,按年下跌24.4%,按季下跌6.2%;没派息
Kenanga - FY25次季净赚228万令吉,按年暴跌76.6%,按季暴跌75.6%;没派息

股息方面,这个月斩获RM645.74,待领股息提升至RM850.96。

交易方面主要为减持家具股,以RM0.40的部位分别卖出Liihen和JayCorp;与此同时也在RM0.85的价格加码KIPREIT。

展望9月,分析员预期马股有望挑战升高至1600点水平,隐忧是外资持续流出,全靠本地机构和散户的持续买盘来支撑股市。另外,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仍未结束,早前他扬言将针对进口半导体产品征收100%关税一旦落实,恐怕将严重冲击我国电子电器出口至美国。大马国行于8月中公布大马次季GDP增长4.4%,预测全年成长4.0%至4.8%,低于年初估计的5%主要是受到关税影响以及全球增长和贸易活动放缓。自进入今年以来国内商家面临多重成本上涨压力,除了最低薪资调整和电子发票,下半年启动的水电费调涨和销售税扩征,还有接踵而来的外劳公积金以及汽油补贴合理化政策,都让国内的中小企业苦不堪言。2025下半年的经济数据是否达标实在难说得很,但是从马股次季财报表现来看,经济前景恐怕不容乐观。

Saturday, August 23, 2025

季报分析 | Deleum 2Q25业绩探讨

Deleum在2025财年次季交出稳健表现,营收按年增长4.9%至2亿3688万令吉,不过净利却下跌12.5%至1959万令吉,主要是其核心业务 - 电力和机械因外汇亏损和较高的营运成本导致盈利下降。 不过另一主要业务 - 油田综合服务的营收和盈利按年上升。若撇除外汇差额,Deleum的盈利表现其实更好。

Deleum的电力和机械部门和油田综合服务部门的营收贡献比例约为80:20,其最主要收入来源来自于涡轮机、阀门及流量调节器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不过近年来公司非常积极进军油气领域,因此未来季度的油田综合服务部门的贡献将会大幅度提高。Deleum刚在6月份宣布斥资6000万令吉来收购泰国MPC Future有限公司的油田服务资产和业务,包括钢丝作业、液压修井和井口维护,完成此次交易后,Deleum将持有上述业务的49.93%。另外,Deleum也在2月份获得马石油勘探 (Petronas Carigali) 授予油气设备供应与服务合约,为期5年。

电力和机械部门的扩展计划也不遑多让。去年12月Deleum以700万美元收购OSA工业印尼 (OSAII) 70%股权的投资已经在次季开始贡献营收。由于印尼的市场规模比我国大得很多,此次收购将加大Deleum的产能,进而满足日益增长的阀门市场。此外,Deleum也在6月份获得Hess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Malaysia BV颁发为期5年的得标通知书,为北马来亚盆地提供太阳能燃气涡轮发电机维护服务和材料供应服务。

Deleum能够持续展开收购活动,得益于公司的资金实力足够雄厚,净现金高达1亿3985万令吉,因此不需通过发新股或借贷来筹资。此外,Deleum还制定了50%的股息政策来回馈股东。随着业绩出炉,Deleum也宣布派发每股4仙的中期股息,除权日和支付日分别为9月8日和9月30日。

Deleum的本益比只有8倍,股本回报率高达15%,周息率接近6%,可说是目前市场不可多得的优质股。截止次季为止,Deleum的未完成订单高达15亿令吉,相比2023年的订单总值仅有5亿5160万令吉,Deleum未来几年的盈利表现有望再创新高。

Saturday, August 16, 2025

清空NEXG,买进Deleum

本周NEXG(5216,主板科技股)股价暴跌的新闻引起市场热议和讨论,这里就不再多做解释。简单来说,就是NEXG从Hong Seng(0041,主板科技股)收购Classita(7154,主板消费产品服务股)的32.61%股份,结果不被市场看好这笔并购,拖累周一股价大热下跌,还被交易所强制暂停卖空交易。值得一提的是,NEXG刚在七月底完成私下配售筹资6600万令吉,一转头却以6031万来收购Classita,难怪投资者不买账。话说回来,我并不熟悉Classita是做什么的,看了资料才知道原来以前公司名称叫做可人儿 (Caely) ,专门生产内衣这我就有印象了,原来现在他们也进军建筑和房产业务了。但是看了往年数据,Classita都没在赚钱啊,所以NEXG收购他们来干嘛?NEXG本身的核心业务就是供应大马卡、护照等政府合约,收入和盈利有所保障,而且和Classita的业务完全不相关,实在有点费解他们给出所谓长期策略的答案。

当然,我没在反对多元化经营,但是公司扩展其他领域,就是要发挥协同效应,要么缩短供应链降低成本,要么更好应付不同经济周期的挑战。就我而言,SUNWAY (5211, 主板工业股)和YTL(4611,主板公用事业股)在这方面做得很优秀,Matrix(5236,主板产业股)的发展势头也很不错。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不会为了追求多元化策略而随意收购。

另外,当初买进NEXG的原因本来就是看中他的高股息率,岂知随着董事局变动,我连一次的股息都没收过!眼看公司前景不对劲,我只好在RM0.40的部位卖出NEXG,幸运的是还有些小赚。包括今年四月套现的凭单,持有NEXG不到一年获得25.26%的回报率,算是一笔成功的投资,就只是可惜之前没在高位卖出。

随着清空NEXG,我就用这笔资金以RM1.51的价格买进新股 - Deleum(5132,主板能源股)。买进Deleum的原因主要是其近期业绩都不断在增长,而且低估值、高息率,符合我选股的基本条件。Deleum即将在这个月公布季报,根据过往记录,公司有次季派发股息的习惯,但愿又是另一笔成功投资的开始吧!

Saturday, August 9, 2025

检阅手头上的家具股

自投资股票以来,家具与木制股在我组合当中占据最多比例,如Liihen、Homeriz、Hevea和JayCorp,那些年贡献了相当可观的股息。然而自新冠疫情爆发后家具行业就每况日下,再也回不去2015年的风光时刻了。美国关税已经于8月起生效,我国家具产品出口至美国需缴纳19%关税,进一步加剧本地家私业的困境。眼看家具与木制领域不太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反弹,我在去年底就清仓了Hevea,足足惨赔五位数。本周,我也亏钱减持了最大重仓股 - Liihen,将家具股的投资比例从30.62%降至25.74%。至于Homeriz和JayCorp就继续保留观望,因为两者的最大销售市场分别是欧洲和大马,因此受关税影响远不如美国营收占整体高达90%的Liihen。虽然如此,国内家具行业前景相当严峻不利,就连现在的投行或投资大师都鲜少推荐家具与木制股了。

当然,我也知道现在才来卖股会不会有点太迟钝了?因为关税战早在今年4月初就已爆发,而家具股业绩下滑更是早在两年前就有迹可循。我自己其实也心知肚明,因为从去年开始Liihen和JayCorp派发的股息就大幅度减少了,但我就是死心眼抱着股票不放,坚持长期持有却忽略了其基本面和当初我买进之时已经变质了。如今手上还在持有Liihen、Homeriz和JayCorp,想一想以后它们的股价变得更糟的几率高于变好的可能,接下来就看这些公司的业绩有没改善的迹象再做决定吧。毕竟持有接近十年,一口气抛售它们还真不容易呢。

由于预期股息减少,我转而加码最新业绩破新高的KIPREIT。KIPREIT平均每年派息都是在每股6仙左右,相等于8%的股息率。虽然看似没增长,但其实是公司一直在私下配售新股筹获资金来收购资产以致稀释了每股收益。就损益表来看,公司每年的财务表现都在进步,收购的资产都转为贡献着更高的租金和盈利。对比其他产托,KIPREIT的股价仍有上涨空间,因此希望投资KIPREIT能带来更好和更稳定的回酬。接下来的挑战,就是如何处置组合当中已亏损多年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