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29, 2021

2021年10月投资小结

随着外资回归以及经济活动重新开放,富时综指在10月表现回勇,全月上涨24.51%或1.59%,以1562.31点挂收。个人组合今年来的表现从上月的-18.87%收窄至-13.51%,未实现累积亏损也从-26.58%减少至-21.14%

股息方面,这个月收到RM188.43,待领股息增加至RM1,900.25。最大惊喜是LCTitan宣布派发每股18仙的特别股息,这也是我首次领取来自单一公司的四位数股息!

交易方面就分别以RM0.34和RM2.59加码Serbadk和LCTitan,并忍痛地以RM0.01平仓EWINT-WA,几乎亏掉我大半个月的薪水。就在我还在为这笔亏损心痛的时候,另一边厢却传来Serbadk被大马交易所暂停股票和凭单交易至今。大马交易所已经发出最后通牒,若Serbadk无法公布独立调查报告结果,其股票将继续停牌直到另行通知为止。不过,Serbadk却获得交易所批准,延后一个月发布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财政年报。如果不再节外生枝,Serbadk就该在11月份提呈年报以及最新季度报告。然而目前最重要的是其管理层需要与交易所继续沟通,他们有必要给出一个完成调查结果的明确日期以解决停牌问题,否则对投资人以及相关利益者来说有欠公平。

政府刚在今天国会提呈的《2022财政预算案》,全场焦点就是在2022年向高收入企业征收一次性的繁荣税(即首1亿令吉征收24%税率,接下来的盈利则征收33%税率)。由于门槛很低,大多数的上市公司几乎肯定都受到波及,并有可能折损盈利表现和派息能力;另外印花税也从原有的0.1%提高至0.15%,或影响投资人情绪,对股市造成短期负面影响。无论如何,市场普遍正面看待这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财政预算案。政府针对受到新冠疫情严重打击的人民和领域提供援助;在一次性繁荣税助力之下有望把财政赤字控制6%之内;落实不同税收制度并推出各种优惠和补贴来推动经济复苏,冀望能在明年GDP取得5.5%至6.5%的增长。然而关键之处还是在于政府的执行效率和财政管理是否到位,基于我国官僚主义加上公务员太过臃肿,不过政府却无意进行体系与制度改革,因此对于政府是否能够达成财政与经济目标还是有所保留的。

Monday, October 4, 2021

What If... 通膨比预期中更严重?

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重大课题,首当其冲的是中低收入家庭,尤其是因为新冠疫情而失去工作的更是苦不堪言。虽然政府在这两年积极派钱救济人民,然而很多人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六月更是在民间掀起举白旗活动。除了没有收入来源之外,物价不断攀升也是导火索之一,新冠疫情和封锁措施逼迫不少企业和工厂停同或减产导致物品的供应链中断。而今年全球各地频频出现极端天气,不仅造成人员伤亡,更是影响粮食生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就指出,粮价的飙升主要是因为极端天气造成全球粮食产量预期的下降。另一方面,人为断链加剧缺粮恐慌。越南、俄罗斯、加拿大等粮食生产国为了防止国内粮食价格上涨,限制甚至停止粮食出口,全球粮食供应链受到较大冲击,加之一些发达国家因封城措施导致民众恐慌囤积食品,而那些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更是陷入极大的波动。此外,受燃料价格上涨、船只供应紧张和港口装卸时间延长等因素影响,全球海运价格呈现上涨,更是进一步加剧农产品的物价压力。

自新冠疫苗研发成功并面世后,各界原本预计疫情会在2021年好转,并对今年经济增长表示乐观,年初政府更是认为马来西亚GDP增长可以达到8%,然而随着变种株病毒的不断演化,各国包括大马面对新一波的疫情疲于应对,而数次延长的行动限制更是对经济造成伤害,导致大马财政部把今年GDP增长下砍至3-4%左右。世界银行就认为,马来西亚在6月实施严格的行动管制令预计进一步抑制民间消费和整体经济增长,造成服务业和弱势家庭极大影响。另外,新冠疫情也带来了就业落差和收入冲击,尤其是低技能工人、非正规工人与低收入者。令人担忧的是,各行业的复苏步伐可能不平衡,弱势群体可能受到比例不一的影响,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和不平等待遇。

国外方面,自英国脱欧后,欧洲大陆劳工已经很难进入英国劳动力市场,导致企业严重缺乏工人,特别是在酒店、食品加工和物流领域。由于短缺货车司机导致不够劳动力来运输汽油,造成国内4分之1油站被指没有燃油供应,引起民众恐慌抢购。而司机人力短缺不仅影响燃料运输,也导致超市货架上空荡荡,因为民众担心圣诞食品和礼物货运业受波及。

中国拉闸限电更是成了国际新闻。中国作为全球少数几个不受新冠疫情影响下依然全面生产的经济体,吸引了大量国际订单。再加上,东南亚持续受到变种株病毒威胁,被迫停工停产导致订单也转去了中国。制造业的火热是企业不断延长的加时以及大幅增加用电量。然而面对增长过快的用电需求,电力供给却跟不上。首先,中国发电是极度依赖进口煤炭的,而今年中国发电供应量增长几乎停滞,原因是国际煤炭价格的快速上涨。由于中国电价是实施管制,电价不能随需求上升而把煤价带来的高成本转嫁给用户,这也使得发电企业缺乏动力来扩大发电量。中国新一轮的闹电荒加深了投资人对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的忧虑。闹电荒已经扰乱了不少企业的生产,甚至因为要配合限电措施而停产。摩根史坦利就认为,中国钢铁、铝业和水泥产业在限电措施中遭受的冲击最大,纸张和玻璃行业可能遭受重创,化工、燃料、家具、豆粕、纺织品、玩具和机械部件的供应紧张更有可能影响到全球市场。

国际油价已经突破每桶80美元,英国、中国和欧洲电力和天然气供不应求,造成库存快速下滑,打乱正常的供需循环,导致能源价格飙高。能源价格上涨也引发了更大的物价飙升,加剧通膨危机,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必须直接或间接承担更贵的电力费用,反映出全球能源供给极度吃紧的混乱状况。另外,煤炭和天然气作为生产化肥的原料,也同样影响到中国和欧洲的化肥供应危机。中国已经发出警告,随着煤炭价格飞涨、影响化肥供应,粮食保障可能受到影响;而天然气供应短缺则在欧洲引发连锁反应,造成生产化肥的副产品:二氧化碳等工业气体出现短缺,进而威胁到当地食品供应。食品界的二氧化碳通常被用于数百种产品中,包括制造气泡饮料、培育温室植物、制成干冰以在运输过程中为食物保鲜、击晕待宰动物、包装肉类等。随着天然气价格飙升,导致化肥制造商不堪重负陷入停产,二氧化碳供应量也相应减少。一旦化肥短缺,农作产量就无法保证,粮食库存继续下降,势必拉高粮食价格,又进一步加重全球粮价飙涨压力。

也许大家会认为,外国通膨危机与我们事不关己。然而贸易全球化导致我国也无法置身事外。另外,中国也是我国连续12年最大贸易伙伴,去年马中贸易更是写下1312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中国电力供给除了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冲击,时间一久也可能波及全球市场包括我国,演变为输入性通膨现象,进而提高我国进口成本,造成物价上涨。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始终坚称通膨升温只是暂时性现象,他重申与疫情相关的供应中断是导致通膨飙升的原因,由于供应链问题目前没有得到好转,而且可能变得更加糟糕,美国通膨有可能持续到明年。美国8月核心PCE价格指数年增3.6%,为30年新高峰;欧元区9月消费物价指数按年同期劲升3.4%,为13年最大升幅,预计物价压力恐将持续走高,加上各国因为受到供应链影响拉高成本导致全球经济复苏出现停滞的迹象。英国央行行长安德鲁贝利就承认,供应瓶颈和劳动力短缺正在恶化,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抑制经济增长而加剧通胀。近期高盛就分别对美中两国经济增长发布报告,认为美国由于受到变种株病毒肆虐、财政刺激在减少、服务业复苏放缓、消费者可能减少支出,因此将美国今年GDP增长从6%下修至5.7%,核心PCE指数上调至3.75%;至于中国,由于能源短缺和大幅削减工业产出增加了巨大的下行压力,因此将中国2021年经济增长预期从8.2%下调至7.8%。由此可见,供应链瓶颈和物价飙涨正在给各国带来越来越大的通膨压力。

全球食品价格同比上涨超过20%、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价格飙升、经济停滞不前,一场比预期更加严重的通膨现象与经济增长放缓或将同时发生。不禁让人越来越怀疑,我们是否随时面对停滞性通货膨胀的降临呢?

Friday, October 1, 2021

2021年9月投资小结

随着大马政局在8月份换首相后开始趋稳,加上政府与希盟签订谅解备忘录,让政府可以专心应付疫情和经济复苏,股市也一度回弹,然而月底却跟随区域回落,导致全月下跌63.58点或4%,最终以1537.80点挂收。年初迄今的个人组合表现也从上月的-15.93%扩大至-18.87%,未实现累积亏损也从-24%扩大至-26.58%

不少持有公司都在9月发布最新业绩,表现如下:
YTL Power - FY21末季净亏4亿8670万令吉,全年净亏1亿4307万令吉;派息2.5仙
Tek Seng - FY21次季净赚478万令吉,按年下降26.9%,按季下降25.0%;没派息
Kimlun - FY21次季净赚238万令吉,首半年净利累积为1150万令吉;没派息
Favco - FY21次季净赚1355万令吉,按年暴涨79.0%,按季上升14.5%;没派息
Hevea - FY21次季净亏385万令吉,首半年净亏456万令吉;没派息
JayCorp - FY21末季净亏230万令吉,全年净赚2874万令吉,按年上升65.2%;派息5.5仙
Serbadk - FY21第六季净赚1492万令吉,由于修改财政年因此无前期数据可比较;没派息

股息方面,9月份收到了RM300,待领股息提高至RM1,028.18。

交易方面,仅以RM0.47的部位增持Hevea。

大马积极推动疫苗接种,疫情已经逐渐缓和,而大马目前正式晋入国家复苏第三阶段,国内商业活动逐渐开放,首相也表明一旦成人接种人口达到90%就会允许跨州并开放更多经济领域,随着经济将会逐渐正常化,末季有可能迎来巨大的积压需求。不久前公布的第12大马计划缺乏亮点,投资者只好转而聚焦于10月29日将在国会提呈的2022年财政预算案。外围方面,中国恒大地产的债务危机和美国债务的上限危机也引起投资人谨慎观望,或会按兵不动,估计10月份的股市缺乏催化动力。

Sunday, September 26, 2021

Favco | 天然气价格上涨带来的启示

Favco的最新季度表现有进步,营业额按年上扬57.2%至1亿5311万令吉,净利也按年增长79.0%至1355万令吉。尽管领域前景依然面对严峻挑战,但Favco目前仍持有5亿8400万令吉的未完成订单,足以支撑未来一年的获利能见度。

唯一一家追踪Favco的MIDF投行就指出重大观点:近期天然气价格上涨趋势有利于Favco在接下来获得更多的潜在订单。

先说说为什么天然气价格上涨如此之猛?一方面,随着经济稳步复苏,对天然气的需求短时间内上升;另一方面,在长期低价和疫情影响下,上游油气勘探开发投资不足,供给跟不上。这种供需矛盾直接影响了天然气价格。第三,为刺激经济产生的美元严重超发,也进一步加剧了价格飙升。另外,世界天然气主要供应国俄罗斯向欧洲市场的供应持续疲软也增添了市场担忧情绪,由于扩大对欧出口意味着要和乌克兰协调更多天然气过境等问题,俄罗斯出于政治顾虑并不愿增加供应(两国之间的关系已严重恶化,俄罗斯在2014年吞并了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后,乌克兰就切断了克里米亚的淡水供应)。尽管连接俄罗斯和德国的北溪2号已在9月10日竣工,这条重要天然气管道每年可以输送5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不过在其正式投入使用之前,监管部门的审批过程可能会很漫长,预计需要4个月。 

从需求端来看,今年夏季美国全境干旱水力发电受到抑制,持续高温也导致空调使用率提高,拉升电力消耗,提振了天然气用于电力生产的比例。同时,随着疫情过后的工业复苏,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动力来源,天然气的需求量也进一步提升。9月初的刮风艾达也导致美国天然气产量大幅下降。美国是世界上第三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占全球液化天然气出口的10-15%,产量下降显著影响了欧洲和亚洲的天然气供应,也间接推高了全球天然气价格。

最后,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相续宣布加快绿色能源转型的大环境下,天然气虽然不比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但作为碳排放排量最少的化石能源,早已成为转型绿色能源的首选过渡能源,承担着国家能源结构转型期间保障能源安全的使命。而作为首选的过渡能源,天然气在战略上的地位逐步凸显,全球天然气资源争夺愈演愈烈。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未来几年天然气的需求量将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到2024年全球天然气的需求量可能增长至43000亿立方米。从过去5年的数据来看,亚太地区天然气消费的增量相当于全球增量的43%。

早在几年前,Favco就已经开始积极进入新能源领域(如风力旋轮机和再生能源系统)以在全球能源转型过程中依然能够争取更多商机,冀望提高自身竞争力之余也能拿下更多国内外订单。如今随着天然气价格上涨,有可能会导致更多上游油气业者展开更多的勘探和钻孔等开采活动,进而增加对起重机和船坞的投资。Favco很有希望在接下来时间内从中受惠,并在未来作出更多的盈利贡献,7月宣布获得价值高达1亿2110万令吉的8项合约就是最好例子了。

Saturday, September 4, 2021

第三组合的首8月表现

第三组合自4月份之后的投资表现转盈为亏,不过8月份就收窄至-5.26%,最大原因是FPI的股价持续飙涨,现已成为组合里头第三支开番的股项!持有FPI仅一年半时间股价就涨一倍,加上周息率又高,已经成为组合账目盈利比重最高的个别股票了。

以下为股项类别的首8个月投资绩效:
稳定成长型 - 资金 = 60.66%;账目盈余 = 8.17%
快速成长型 - 资金 = 31.37%;账目亏损 = -23.86%
零成本股项 - 资金 = 7.97%;账目亏损 = -16.50%

SCIB依然是贡献亏损最多的股项,不过庆幸的是股价总算已经止住颓势,而且前几天公司也才宣布获得柔佛一所专科医院颁发总值8000万令吉的医疗设备合约,证明公司的营运状况依然如期运作。另外,受到油价低迷和疫情封锁的影响,Dialog在2021财年的净利下跌,为16年来以来首见,导致股价受到拖累狂泻至3年来最低水平。然而Dialog作为油气领域多元化的领先提供商,凭着良好的业务结构和优秀的管理团队,估计依然能够在这段艰难期间交出稳定成绩。

虽然组合表现暂时为负,不过如果算进股息和资本利得的话,首8个月的总回酬还是超越大盘的,多少让我感到安慰。目前来说我不会急着进行调整组合,虽然一些投行开始转移至疫情复苏主题股提前进行部署,但我还是认为持有的股项可以应付接下来经济全面开放后的市场状况,而且一些股项依然还没完全释放企业价值,比如EWINT和RCECAP。随着现在的市场更加波动和极高不确定性,因此我也必须认真检讨策略,把第三组合的投资原则从过往重视周息率转为在成长股和高息股之间取得平衡,以求巩固组合的增长基础。今年组合的周息率突破4%更是给我带来更大信心,因此有适当时机的话就要考虑出售部分股票再投资来持续扩展组合。